根據今年 3 月 7 日發表在 JAMA 上的一篇調查統計顯示在美國 2012 年中有一半的心髒病、中風和 2 型糖尿病引起的死亡率是和某些不合理的飲食因素相關的。
全美健康和營養調查數據建模分析
飲食習慣影響很多心血管健康的風險因子,包括心髒病,中風和 2 型糖尿病。構成了重大的健康和經濟負擔。在美國,個人飲食因素與特定的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關係尚未確定。
美國波士頓 Tufts Friedman 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 Renata Micha 博士和其同事使用來自全美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1999-2002 年;n = 8104;2009-2012 年;n = 8516)構建了模型。研究人員分析了在 2012 年心髒病、中風和 2 型糖尿病引起的死亡率以及十個和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食品 / 營養素的消費:水果、蔬菜、堅果、種子、全穀類、未加工的紅肉、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多不飽和脂肪、海鮮Ω-3 脂肪酸,鈉。
高鈉和紅肉與心血管病死亡最相關
在 2012 年,美國成人中出現 702,308 例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其中,估計百分之 45(N = 318,656 由於心髒病、中風、和 2 型糖尿病)與不合理的 10 個飲食因素相關。與飲食相關的死亡率上,男性較大比例高於女性,這與男性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基本一致。不合理的飲食也與在年輕與老年人的年齡相比更高,在黑人和拉美裔與白人相比更高,低教育程度的個人中相比更高的死亡率相關。
經估算,與飲食有關的心血管死亡因素是和高鈉有關(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 9.5%)、較低的堅果 / 種子(8.5%)、高加工肉類(8.2%)、低海鮮Ω-3 脂肪酸(7.8%),低的蔬菜(7.6%),低的水果(7.5%),和高含糖飲料(7.4%)。2002 到 2012 之間,美國人口每年心血管死亡下降 26.5%。與下降相關的因素是多不飽和脂肪(?20.8%),堅果 / 種子(?18%),和不喝含糖飲料(?14.5%)。導致心血管死亡率增幅最大的是和未加工的紅肉(+ 14.4%)。
作者寫道:“這些結果有助於確定優先事項,指導公共衛生規劃,並告知改變飲食習慣和改善健康的策略。”
我國的心血管病防控與管理
2014 年《柳葉刀》雜誌發布全球疾病死亡率研究報告表明,在中國最致命的疾病是中風、局部缺血性心髒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這三種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占 2013 年全部死亡人數的 46%。所以 JAMA 的此篇調查結果對中國的慢病健康防控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即 2012 年原衛生部等 15 部門聯合印發《2012 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 (2012~2015 年)》之後,國務院辦公廳 2017 年 1 月 22 日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 年)》,提出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規劃。
我國的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經從 2005 年起連續 10 年編製《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現在我們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網站上可以看到的最新報告是 2015 年的。除此之外還有中國高血壓患者的防治、測量、教育、管理等指南以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指南。國家心血管中心一直在積極地進行心血管流行病學的調查與研究,開展社區防治研究。
聽聽 12320 怎麼說
關於飲食因素和心血管病死亡率的直接聯係,我們撥打了疾控中心的 12320 熱線進行谘詢,了解到目前國內還沒有飲食於心血管病關係的官方調查報告或指南傳達。對於有心血管病的病人如何飲食,12320 熱線的建議也是遵照醫囑。
在 2015 年世衛組織新版 “致癌名單” 中,火腿、培根等加工肉類被列入 1 級致癌物,紅肉被列為 2A 級致癌物。而今紅肉又被發現是導致美國心血管病增幅最大的因素。我們是否需要集體對紅肉說 “不” 字呢?回顧 12320 官方微博在 2015 年 11 月 4 日對北京大學馬冠生教授的微訪談,麵對網友的提問,馬教授的回答是:“我國居民的膳食模式和其他國家的有所不同,如果可能應該就我國居民的膳食攝入情況進行風險評估,提出建議。但總的來說,還是紅肉、加工食品適量。”
原始出處:
Renata Micha,Jose L. Penalvo,Frederick Cudhe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Factors and Mortality From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e United States.JAMA. 2017;317(9):912-924. doi:10.1001/jama.2017.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