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預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再灌注後腦血腫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日期:17-02-09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生腦實質出血(PH)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在再灌注治療的過程中。

        近期,一項發表在Stroke雜誌上的研究開發了一個預測模型,模型使用組合磁共振灌注和擴散參數,包括腦血容量(CBV),表觀彌散係數和微血管通透性(K2)來檢查發生PH的風險。

        此項研究基於CBV,K2值的立體像素;使用參與MR RESCUE臨床試驗(使用栓子切除術的中風血栓的機械回縮和再通)的患者的預處理磁共振成像數據,獲得來自缺血性核的表觀擴散係數。在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中評估了PH和成像參數的極值之間的關聯。進行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以確定預測PH的最佳參數和閾值。

        此項研究結果顯示:該分析中包括的83位患者中,20位發展為PH。單變量分析顯示,在PH患者的梗死核心內,第10百分位的CBV和第10百分位數的表觀彌散係數值明顯較低,而第90百分位數的K2值明顯較高。

        使用分類樹分析,閾值為0.47的第10百分位CBV和閾值為0.28的第90百分位數的K2的總預測準確性為88.7%,靈敏度為90.0%,特異性為87.3%,優於任何個體或組合的其他分類。

        此項研究結果表明:聯合第10百分位CBV和第90百分位K2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生PH的獨立預測因子,診斷準確性優於單獨的分類。

關鍵字:MRI,,腦卒中,,PH,,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