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營養支持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講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藥學部 吳久鴻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3-01-14

臨床營養支持成本效果分析
臨床營養支持成本效果分析
臨床營養支持成本效果分析
 

  概述

  營養風險的負擔可分為三大類:① 流行病學負擔,如死亡率、發病率、感染率等;② 經濟負擔,指資源消耗(如住院時間延長、感染治療費用增加等)及患者勞動力下降等;③ 人文負擔,為健康相關的生命質量受損,如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和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進行經濟學評價應綜合考慮經濟和人文負擔。

  臨床營養支持具有減少並發症發生、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複等臨床功效。目前,臨床營養支持普遍價格較高,而高價格所帶來的價值卻有待考量。同時,還必須重視用藥的安全性,避免過度用藥導致的費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國際上對於新藥的評估,從最初的質量要求,到安全性標準,發展到臨床療效的突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評價體係。而到上世紀80~90年代,在原有基礎上又增設了“第四道門檻”,即藥物經濟學評價,這對於指導衛生體係的藥品費用控製、定價報銷以及新技術開發都發揮了一定作用。

  此外,結合臨床證據和經濟學評價對健康技術價值進行全麵評估被稱為“健康技術評估”,通過向政策製定者、投資者、醫療工作者和健康消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幫助他們了解健康技術收益和相對價值,從而作出臨床、政策製定、定價及報銷等決策。

  經濟學評價指標及方法

  經濟學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成本與產出,而成本增量差與產出增量差的比值即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具體到評價新藥的ICER,這一比值即為:治療方案的成本差額(新藥物-現有藥物)/效果差額(新藥物-現有藥物)。

  成本分析須綜合考慮直接醫療成本、直接非醫療成本、間接成本和隱形成本。產出指標的選擇決定了經濟學評價的方法,而方法的選擇取決於臨床證據和要解答的問題。國內最常用的經濟學評價方法是最小成本分析(CMA)和成本效果分析(CEA),而國際上多采用成本效用分析。

  CMA適用於收益或結果相同的備擇方案或臨床試驗證明幹預措施與對照相比具等效性或非劣效性。此法計算簡便,評估結果易於理解。CEA具有優效性和更好的安全性,其產出指標常采用健康結果或臨床效果指標,在使用時須區分中間指標和終點指標。

  成本效用分析中的效用是在效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以人們對實施預防、診斷或治療措施所產生結果的滿意程度來計量的指標,是患者對自身生活質量的主觀判斷和意願付出,其力圖表達健康的全部內涵,體現人們生物-心理-社會屬性的整體性和全麵性。通過結合效用值與存活數據,得出綜合測量生命長度和質量的產出指標QALY和DALY,在有多個關鍵結果以及跨疾病衛生保健項目的評估中廣泛應用。

  臨床營養支持的衛生經濟學評價

  QALY結合了生命質量和數量,是通過生命年限乘以反映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標準權重計算而來,(0.0表示完全死亡,1.0表示完全健康)。在選取治療方法時,須結合費用和QALY值進行考量。

  在營養支持評價中,產出指標包括死亡率、並發症發生率、傷口愈合率、感染率、營養風險降低情況、生命質量改善(如QALY)以及貨幣衡量效益等。上述數據多來自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觀察性試驗、文獻綜述以及薈萃分析。當采用不同衛生係統或國家的數據時,應考慮“可轉移”的評估。

  此外,在采用臨床數據時,還須注意以下問題:① 報告結果的異質性(同一幹預措施采用不同結果指標報告營養狀況;② 研究時長或不足以觀測到真正的改變;③ 缺乏對患者特征的掌握(如基本診斷、疾病嚴重程度、營養缺乏程度等);④ 偏差和混雜因素;⑤ 同一營養幹預措施受背景和疾病的影響,難以將特殊條件下的結果進行推廣。

  當然,最終,經濟學決策的規則仍須遵循ICER的結果。

關鍵字:營養風險,臨床營養支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