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血壓值、血脂值很穩定,是不是可以不吃藥了?”當前,心腦血管疾病已經上升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但是還有不少人存在著用藥誤區:有些人不發病不吃藥、發病了才吃,有的人經常忘服漏服。
用藥不規律會造成哪些嚴重後果?在改善依從性方麵,中美醫生分別有何經驗?近日,北京安貞醫院心髒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輝瑞首席醫學官Dr.Freda Lewis-Hall做客新華會客廳,共同探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及用藥依從性問題。
防範高血壓、高血脂成為“無聲的殺手”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50萬新發卒中患者,其中約170萬人因此死亡,在發病後幸存的患者中,大多數人會留下癱瘓或其他嚴重後遺症。而事實上,這一切並非難以避免。
“很多誘發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是‘無聲的殺手’。人們通常是在首次發生心髒病或卒中後,才知道自己的血壓、血脂高。”對此,Dr.Freda Lewis-Hall建議,一方麵要定期篩查風險因素,另一方麵要有很好的依從性,才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什麼是依從性?通俗來講,指的是病人是否按照醫囑進行治療。Dr.Freda Lewis-Hall介紹,改善患者依從性對於藥品藥效的發揮有著重要意義,就像是養花人需要定期給花澆水,如果一會澆水太多,一會又不澆了,植物就不能健康生長。“用藥也是這樣,假設一種藥在體內的作用時間是12小時到24個小時,如果病人第一天的早上、中午吃了藥,第二天一整天沒有吃藥,這意味著第二天血液內的藥物含量過低,不足以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按時按量吃藥,才能達到期望的治療效果。”
據了解,如果高血壓或高血脂患者用藥依從性差,會增加疾病風險,可能導致再住院率上升,甚至造成死亡。而在按照醫囑服藥的同時,提高依從性還包括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馬長生強調,比如高血壓病人,不僅要按時吃藥、堅持終生服藥,還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逐漸養成健康的飲食方式、運動習慣等,這才是真正的依從性。
加強依從性教育可以很“簡單”
隨著人均壽命延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影響,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常見病、高發病。馬長生介紹,從全國來看,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患病人數仍在持續增長。“其中好的現象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正在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這些地方或將很快迎來相關疾病的‘拐點’。更關鍵的問題集中在小城市、農村或總體上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現階段要借助更多的渠道做好患者教育工作。”
資料顯示,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美國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出現了由升轉降的“拐點”,這和當時大力加強公眾健康教育是分不開的。Dr.Freda Lewis-Hall介紹,為了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依從性,美國疾控中心發布了指南,其中推薦的內容可以用縮寫“SIMPLE(簡單)”來概括。
第一點是“S”,即簡化。指南建議醫師簡化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第二點是“I”,傳播知識。指南推薦,醫生通過口頭和書麵形式向患者提供完整的用藥指導信息,如果有機會,也要把這些信息分享給護理者或者患者的家人。
第三點是“M”,就是規範行為。醫生需要告訴患者,按照醫囑服藥很重要,否則可能會導致哪些後果。同時當患者真的按時服藥的時候,讓他們有機會給自己一些小獎勵。
第四點是“P”,代表交流和信任。醫生不但要告訴患者遵從醫囑,還要和病人溝通、分享信息。
第五點是“L”,放棄偏見。對於醫生來說,重要是傾聽患者所說的話,不要預設任何有關患者的觀點,或是猜測患者對於服藥有哪些想法。
最後一點是“E”,代表評估監測。當患者來看醫生的時候,醫生要詢問患者最近服藥的情況怎麼樣、是否按照醫囑用藥,還要監測再開藥的情況,以便真正了解患者是否遵照醫囑用藥。
多方發力共促患者依從性改善
有些高血壓患者不按時吃藥,隻要不感覺嚴重頭暈,血壓值“飆”到180、200都不當回事;對於一些沒有發生過心梗、冠心病、腦卒中的高血脂人群來說,要堅持吃藥控製膽固醇就更難了。對此,Dr.Freda Lewis-Hall強調,患者要加強主動性,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身健康。
“以膽固醇為例,如果檢查發現你的膽固醇值偏高,就要想辦法控製它。患者可以問醫生很多的問題:比如,這個檢查結果對我意味著什麼?我應該把膽固醇控製到什麼水平?我是不是超重了,要減掉多少體重?我該多做運動嗎,哪些運動對我的身體健康最有利?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我還有其他的風險因素嗎?”Dr.Freda Lewis-Hall表示,實踐證明,當患者主動開展自我教育、了解更多信息後,他們的依從性往往會更好。
醫藥企業能為提高患者依從性做些什麼?Dr.Freda Lewis-Hall指出,藥企的職責之一是研究如何讓服藥變得更方便,從而改善依從性。“如果能研發出每天吃一次、藥效長久的藥物,患者就不用吃那麼多的藥,依從性也會有所增加。還可以通過創新藥品包裝,起到提醒的作用,告知患者是否已經吃過藥,減少誤服或忘服。”
“提高依從性是一項係統工程,不僅要動員醫生、患者和家屬,還要鼓勵整個係統裏的所有環節共同參與。”馬長生強調,通過醫生、醫院、企業等多個環節強調患者必須堅持吃藥,告訴患者提高依從性的益處,隻有這麼做,才能最大限度地讓醫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