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的辦公室裏,麻醉科主任董慶龍說起最近令他十分擔心的一個“傳聞”:“2016年全國麻醉專業招生人數減少50%,到2020年,麻醉專業本科將徹底消失在教育部招生目錄”。一邊是麻醉醫生短缺,另一邊是取消麻醉本科專業,看似相悖的兩者卻恰巧反映了目前國內麻醉科的尷尬。
董慶龍的擔心並非毫無根據。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俞衛鋒坦承,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和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確實向教育部提出了這個建議,這是基於當下醫療體係中對麻醉醫生的更高要求。“我們認為麻醉醫生應從臨床係畢業、掌握全麵的臨床醫學知識後再進入麻醉專業。”的確,學科之間的配合難度在增加,手術的難度也越來越高,的確需要掌握全麵的臨床醫學知識的麻醉醫生。但與此相對的是,我國當前麻醉醫生嚴重短缺。“目前全國有麻醉醫生8.5萬多名,缺口約有30萬人。”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副會長、中山一院麻醉科主任黃文起如是說。
麻醉醫生的工作遠比你想象的更為重要,也更為苦逼。願意選擇這個專業的人本來就不多,加上這個學科要求很高,卻又處於幕後,很難成“名醫”,因此,讀臨床醫學專業的人鮮有人願意去做一個麻醉醫生。
麻醉醫生:比你想象的更苦逼
在廣醫一院麻醉科的走廊裏,貼滿了密密麻麻的手術時間安排表,全科40多名麻醉醫生,承擔的不僅是全院每天近80台的手術,還有夜班、教學、ICU,以及每天手術室外約15台無痛纖支鏡檢查的麻醉,約50台無痛胃鏡檢查的麻醉,加上疼痛門診、各個病房的搶救等等,再算上值休、補休和休假的,董慶龍每天都要為如何把這40幾號人安排妥帖而傷腦筋。
近十年,董慶龍所在的科室工作量越來越大,“今年尤其忙碌,二孩放開了,高風險的幾率大了很多,不僅產科,我們科的工作量都暴漲,每人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時以上(不含值班)。”
某三甲專科醫院的麻醉醫生更是表示,身邊很多女醫生直到臨產前不久還挺著大肚子不分晝夜地待在手術室裏,吸著麻醉藥品的廢氣,忍受著孕期帶來的種種不適。請假回家?難!手術多,醫生少。就連生病也病不起,請假太難,很多人都一麵打著點滴一麵在工作中度過,甚至常常一個人咳嗽很快就帶著整個科室的人一起病倒。
來自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11月到2014年4月,近一年半的時間裏,全國範圍內共曝出七起麻醉醫生猝死事件,死者的年齡段都在30歲左右,這引起了麻醉醫學界的普遍關注。
像麻醉科這種高強度工作,實際上是慢性死亡的過程。它對人的生理、心理一些疾病的誘發,都會起到促發的作用。猝死事件的主角們,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他們正是成家立業有追求有發展的時候,也因此既有工作負擔,也有生活負擔,壓力大於常人。他們把這種30歲左右的麻醉醫生猝死頻發現象,叫作麻醉醫生的30歲現象。
越來越少人選擇當麻醉醫生
一方麵是現有的麻醉醫生忙得要命,另一方麵,麻醉醫生非常短缺。“可以說,比兒科醫生更缺。”黃文起和董慶龍都說過這一句話。按照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曾經開展的一項大規模摸底調查顯示,我國每萬人擁有的麻醉醫生數量不足一人。
既然短缺 為何又要提議取消麻醉係招生呢?
翻閱資料發現,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曾突擊培訓了一批技工進入麻醉科。1986年全國第一屆麻醉係招生,當時全國有50多所醫學院開辦了麻醉係,一大批護士轉崗學了麻醉,與此同時,不少中專、衛校也開了麻醉專業。這就讓外界總以為麻醉醫生的專業背景都差不多,但其實隻有最早的一批麻醉醫生不是科班出身,現在絕大多數麻醉醫生的專業背景和其他臨床醫生無異。
在俞衛鋒看來,取消麻醉係,讓臨床醫學係畢業生成為麻醉醫生的統一入口,是整個學科發展的需要。黃文起和董慶龍也都提到,麻醉醫生需要有全科知識,因為麵對的是多學科的手術,“參加開顱手術,需要有神經外科的知識;開展剖腹產手術,就得有婦產科的知識基礎。麻醉醫生應該是最博學的醫生。”
一些專家則指出,目前國內不少麻醉係是存在弊端的。一些學校已經砍掉了部分臨床醫學課程,增加了麻醉專業課程,而學生很容易放鬆對其他醫學通科的學習,知識麵不全麵。
但董慶龍擔心的是,讀完臨床醫學的學生並不願意選擇來麻醉科。“在麻醉科工作,永遠都隻能是幕後英雄,要出名非常難。”此外,人才的流失也正在加劇。董慶龍介紹,單是去年,他的科裏就走了6個麻醉醫生。“試想一下,以後沒有麻醉係畢業生了,本來就短缺的麻醉醫生,將會麵臨更大的空缺。”
盼社會提高對麻醉醫生的認同
由於常年在幕後,讓麻醉醫生並不為人所知,甚至會有很多誤解,比如“麻醉醫生就是給人打一針完事”、“麻醉會讓人變蠢”等等,殊不知麻醉醫生承擔的是保命人的角色。
因為每天早晨出門時,尤其是冬天,太陽還未升起;晚上回家路上,月亮已經掛在中空;白天的時間永遠都在開著無影燈、密閉不通風的手術室裏,連太陽是什麼樣子都快忘記了,麻醉醫生們都快成了一群“不見陽光的人”,就連血紅蛋白都比一般人要高,因為他們常年待在密閉空間裏,氧濃度低。
俞衛鋒認為,社會應該對麻醉醫生予以更多的理解和認同,醫學界也應該予以麻醉科更多的重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當麻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