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概念研究證明顯示,較常用於評估癌症患者的成像技術也可助於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疾病和治療效果的評估。該研究發表於《臨床與實驗免疫學》上(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普通變異型免疫缺陷病(CVID)是成人中最常見的嚴重性原發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產生保護自身免受感染的抗體,而且還會患上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並發症。CVID成人患者約為25,000人。雖然抗體替換和抗生素治療可顯著改善感染,但是非感染性炎症、自身免疫和惡性並發症已成為主要的治療挑戰。肉芽腫性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病(GLILD)是CVID的一種的並發症。這是一種複雜的診斷和檢測性疾病,一旦發作,非常危險,可能會導致肺部受累,淋巴結、脾腫大。盡管對於GLILD的診斷,目前仍缺乏助於臨床醫生確定最佳測試頻率和治療時間的信息,但是結合臨床特征、實驗室指標、肺功能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可用於GLILD的診斷和決定性治療。
在概念研究證明中,威爾斯大學醫院的Dr Stephen Jolles 和其同事使用了一種叫做FDG PET-CT的成像技術來同時進行GLILD患者的解剖結構和代謝活性評估。通過CT重疊掃描聯合組織細胞攝取標記性葡萄糖速率的PET成像,FDG PET-CT成像可獲得詳細的解剖學結構;此外,FDG PET-CT的成像技術的臨床效用已通過腫瘤成像證明。然而,使用FDG PET-CT評估炎症性疾病是一種新型領域,這是該研究首次使用FDG PET-CT成像技術對疾病解剖和代謝程度以及GLILD治療反應進行評估。
根據所顯示的圖像顯示FDG PET-CT對GLILD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認識——廣泛的,高水平的代謝活性,發病部位不限於肺部,而且在治療前可影響全身處淋巴結(即使為正常大小)。治療後,在解剖和功能活性上,可觀察到明顯改善。結合FDG PET-CT顯示GLILD僅是一種高代謝活性多係統疾病的肺麵。較高的代謝活性水平可能影響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的發展(兩種疾病在GLILD患者中均有較高的發病率)。
目前,需要大量的研究用於評估該技術在GLILD患者護理中的潛在作用,而且該技術也有可能,越來越多的用於更廣泛的炎症性疾病的評估當中。
威爾斯大學醫院首席研究員Dr Stephen Jolles表示:“肉芽腫性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病(GLILD)(作為普通變異型免疫缺陷病(GLILD)的一種並發症)的患者往往預後較差。鑒於這種疾病的多係統性特點,目前,臨床醫生難以準確監測和評估其最佳治療時期以及治療效果和持續時間。本研究是首次使用FDG PET-CT成像技術來評估治療前後GLILD患者的肺結構和代謝活性。這些圖像很驚人,且具有啟發性,因為它們揭示了疾病的高代謝活性多係統特點。這項技術的能力仍然令我很吃驚,因為它可檢測到具有代謝功能活性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