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醫療保健對於人們來說成為了一項巨大的挑戰,作者 Tanvi Dubey 在本文將詳細分析印度的醫療技術如何提供可持續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的。
可持續解決方案對醫療保健來說仍是一項挑戰,正如提高意識和加強教育一樣,技術革新也是應對此挑戰的主要手段之一。
工作於通用電氣醫療保健集團,可持續醫療保健解決方案部門的首席產品官 Vikram Damodaran說:“當今世界70億人口中,有幾乎58億人口無法接觸到科學的醫療保健。” Vikram帶領可負擔醫療保健解決方案的卓越實驗室服務那些能推動可負擔保健投資組合和全球新市場商業計劃創新的新興市場,他主要致力於發掘最緊迫的醫療保健需求和潛在的解決方案、吸引天使投資以及這些推動解決方案在商業擴張性上的商業模式創新。
SocialStory在班加羅爾采訪了Vikram,共同探討了可負擔性醫療保健、可持續發展性以及通用電氣醫療保健集團對CAMTech 公司的Jugaad-a-thon計劃所做出的努力,以下是聊天內容的一些節選:
印度所麵臨的緊迫的健康問題
在可負擔性醫療保健領域中,我們通過調查世界上無法接觸科學醫療保健的人群發現了許多問題,大致可以歸結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在新興市場,一個很明顯的趨勢表明,由於來自各種像WHO一樣的基金組織乃至國家政府提供的定向幹預和支持,傳染性疾病發病率明顯降低。
對於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幹預則需兼具廣泛性和針對性。
鑒於此背景,我們集中關注醫療保健的以下方麵:
心血管疾病--印度每年有7千萬心髒病患者,但隻有150位心髒病專家,所以如何縮小這一差距就格外重要。這就要求解決方案不但要降低心髒護理的成本,還需要考慮如何建立起縮小知識缺口的良好生態。
腫瘤學疾病--印度每年單算已登記的案例就有三百萬個,如果你再算上那些尚未登記的惡性腫瘤的案例,大概多達一千萬個,而且還正在增加。
母子--印度每年大概有3千萬孩子出生,戲謔地說便是每年能創造一個澳大利亞,但是我們每年都會失去很多嬰兒。全球大概有1百萬個嬰兒在出生那天夭折,這不是實際的臨床幹預問題,而和教育以及意識有很大關係,。
能夠彌補這三者的其中一個方法是提供可負擔、價格較便宜的藥物和疫苗,這也正是關注點的第四個方麵,雖然這一點本身確實不歸入疾病,但它的確很重要,因為它能夠為我所提到的其他三點服務。
技術解決方案以及其影響
作為我們可負擔醫療保健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我們在五年前推出了大約25-26種產品。 我們旨在生產臨床上足夠好的產品以提供有效的護理,但是,這實質上成本是相當高的。 例如,我們本著為大眾提供嬰幼兒護理的理念,專門設計了初級保健裝置搖籃加溫器。
然而,即使將設備齊全的房間提供給初級保健中心,護士也不會使用這些產品。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從這一實踐中,我們懂得培養意識或提供更便宜的產品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經濟上的成本其實還算不了什麼。
這個問題的關鍵便在於缺少一個可持續使用它們所需的生態係統。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對護士來說,使用該產品的障礙究竟是什麼。而有了搖籃加熱器之後,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市場調研中不會出現的另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用於監測嬰兒體溫的電纜。每當從嬰兒皮膚上取下時,電纜就需要進行消毒。如果它磨損了,我們就需要花時間去更換新的電纜。於是我們用凱夫拉爾纖維替代了尼龍線,凱夫拉爾纖維是一種用於防彈背心的材料。這樣做的目的通常不是為了追求較低的成本,而是為了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改變思維模式
印度每年有3千萬嬰兒出生,其中8百萬出生在家裏,他們通常是當地的產婆接生,在許多情況下是沒有健康熱線服務護士、美國社會衛生學會的工作人員或助產人員幫助的。讓人們去保健中心不僅需要技術和設施,還需要醫療意識和一定激勵。例如,在農村地區,如果孕婦到社區保健中心去接生,她們會獲得1000盧比,如果是剖腹產,則會獲得3000盧比。
一旦社區意識到健康中心的好處,那麼連鎖反應就會出現。
加快創新的腳步
就個人來說,在過去五年中我見證了醫學技術領域的突然活躍。政府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技術孵化,許多機構也給當地創新者投資大量資金用於醫療技術研發。
學術界的參與也越來越多,我們將直接與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醫療保健孵化中心合作。與他們合作的初衷是,他們能在工程技能、科學技能方麵給我們提供許多有用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加快創新的腳步.隨著政府的資助,我們逐漸有了解決主要護理難題的機會,否則這些困難根本不會為人們所了解。
資源創造的另一種方式是促進科技學院和醫學院校的緊密聯係來達到異花傳粉的目的。
比如說我們這樣的企業和跨國公司,促使其加速發展的一種方式就是主辦這樣的活動,比如搭建一個開放的創新平台,這不僅僅是為了創新,同時也是為了給人們營造一種氛圍讓大家都進入到醫療科技領域裏來。
有趣的是,風投公司也開始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他們開始投資於醫學技術。投資於食品交易和食品外送是一回事,但投資醫療技術完全是另一回事,而我認為這種轉變正在緩慢發生。
此外,我們正試圖通過進行這些同理心之旅來縮小差距。我們的工程師在農村地區花了一個月甚至更多的時間去直接了解人們麵臨的問題,這將有助於他們創造更好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
醫療科技的新興趨勢
在我看來,我們將看到幾個巨大的趨勢。第一是患者將不再是患者,他們和任何消費者一樣。而醫療保健中的消費者將擁有他們絕對自由權,不僅僅是關於提供服務和支付費用,還有預防措施,並且我認為大眾防患於未然的時代已指日可待。
消費者將能夠選擇為他們想要的結果而支付費用,隨著大數據分析的普及、傳感器技術和所有普及的移動技術的發展,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都即將發生。
另一個巨大的趨勢就是醫療保險。政府和醫療保健提供商都將彙聚在一起,並努力實現基於結果而不是基於服務醫療費用的醫療保健,這種變化可能是國際醫療保健發展的關鍵點。 鑒於科技公司的這些趨勢,在我們的創新過程中將會更加以消費者為中心,並使患者近距離接觸創新路線。
是什麼在阻止醫療技術的創新?
我認為我們需要打破長期孵化的傳統,我們必須投資醫療技術,徹底打破投資醫療技術過程中的障礙。
另外,要想投資醫療技術,你必須擁有雄厚的財力,並且不能對金錢回報斤斤計較,你要看到的最終影響一定是百萬人民的生命得到拯救,而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孵化和改變。
我們要清楚,參與其中能夠獲益。也許現在還不明確,但這確實是一筆有前景的投資,當參與此過程的益處越趨明顯時,參與比例將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