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三種指導方式誰更優秀?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日期:16-11-05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經常在血管造影的指導下進行。血管內超聲(IVUS)已被證明可減少PCI術後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光學相幹斷層成像(OCT)的分辨率高於IVUS,雖然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它可能會導致支架植入後的小管腔直徑。

        我們試圖評估基於OCT的支架選型策略在最小支架麵積方麵,是否相似或優於IVUS,以及優於血管造影。

        在這項隨機對照試驗中,我們招募了18歲或以上的患者。符合條件的患者其冠狀動脈有一個或多個目標病變,視覺估計的參考血管直徑為2.25–3.50 mm,長度小於40 mm。排除左主幹或開口右冠狀動脈狹窄、搭橋狹窄、慢性完全閉塞、支架內再狹窄患者。按1:1:1隨機分配到OCT指導、IVUS指導或血管造影指導下進行支架植入術。

        主要療效終點是術後的最小支架麵積(通過OCT進行測量),主要安全性終點是MACE。測試了OCT指導與IVUS指導的非劣效性(非劣效性,1.0 mm2),以及OCT指導相對於血管造影的優勢,和OCT指導相對於IVUS指導的優勢。

        在2015年5月13日和2016年4月5日,我們隨機分配450例到不同組:OCT,158 [35%];IVUS,146 [32%];血管造影,146 [32%]。最終有415例有主要療效終點的OCT測量值:OCT,140 [34%];IVUS,135 [33%];血管造影,140 [34%]。

        最終的平均最小支架麵積分別為:OCT,5.795.79 mm2 (IQR 4.54–7.34);IVUS,5.89 mm2 (4.67–7.80);血管造影,5.49 mm2 (4.39–6.59)。OCT指導不劣於IVUS指導(單側97.5%下限CI −0.70 mm2; p=0.001),但也沒有優勢(p=0.42)。OCT指導也不優於血管造影指導(p=0.12)。

        主要安全性終點的發生情況如下:OCT,4/158 [3%];IVUS,1/146 [1%];血管造影,1/146 [1%](OCT vs IVUS p=0.37; OCT vs 血管造影 p=0.37)。

關鍵字:OCT,,IVUS,,血管造影,,PCI,,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