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術中心血管風險評估與預防

作者:荷蘭伊拉斯謨醫學中心 努得茲(Noordzij),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文先傑 鄧碩曾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7-30

  研究表明,在接受非心髒外科手術的老年患者中,發生術中並發症(如肺炎、全身炎症反應、腎損傷、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死亡)的風險正在逐漸升高。其中,在所有圍手術期並發症中,心血管事件占死亡相關不良事件的30%。因此,對須行手術的老年患者進行心血管事件評估和預防極為重要。

  心血管風險評估手段

  患者特點及手術類型

  術前患者的心血管發生風險分層基於臨床危險因素及外科手術類型。對於高危患者,可通過進一步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的概率和程度。老年患者合並症(如無症狀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常升高,因此更易發生圍手術期心髒並發症。

  研究表明,高齡是圍手術期心髒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獨立預測指標。最近一項納入10萬多例荷蘭非心髒手術患者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患者圍手術期心髒病死亡率呈進行性升高。

  研究表明,手術類型(心髒手術除外)對圍手術期心髒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有較大影響,不同類型手術的心髒不良事件發生率波動在1.5%~17%之間。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經校正人口統計特征和合並症的分布差異後,具有最高術後死亡風險的手術類型所致死亡率是最低風險手術類型所致死亡率的256倍以上。

  心電圖檢查

  一項納入23036例非心髒手術患者的研究顯示,術前將患者簡單分為心電圖(ECG)正常和異常組,即可提高對患者術中是否發生心血管死亡的預測水平。但上述方法對低風險手術類型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的預測價值不大。

  將心髒病發生風險的臨床標誌與ECG及擇期手術風險聯合,可有效地將患者分為低風險、中風險及高風險3組。與相對年輕的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心髒病發生率較高,但由於缺乏典型症狀又使診斷較困難。因此,對接受非心髒手術的老年患者應在術前實施常規ECG檢查。

  實驗室檢查

  老年患者常罹患糖尿病。老年與糖尿病二者並存常致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升高,術前血糖檢測常用於篩查高危患者是否存在無症狀2型糖尿病。

  最近,一項在手術患者中進行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在無糖尿病史的患者中,血糖水平(隨機血糖水平>5.6 mmol/L)與圍手術期(心血管)死亡率升高相關。

  心髒無創影像學檢查

  對存在3個或以上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心髒功能較差的患者,在術前應行心髒功能檢查或藥物應激試驗,以了解心髒功能並排除亞臨床心血管疾病。

  藥物應激試驗不適用於無心血管疾病證據的無症狀患者、有危及生命合並症的患者、需行血管重建的患者及靜息狀態下ECG異常的患者。

  降低心髒風險措施

  藥物治療

  圍手術期藥物治療是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心髒保護的一種無創措施,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β受體阻滯劑及他汀類藥物。

  β受體阻滯劑 術中維持較慢的心率可降低心肌氧耗,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

  曼加諾(Mangano)等在200例手術患者(其中66%的患者年齡大於65歲)中進行的隨機對照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組患者相比,術後1周服用阿替洛爾的患者在隨後兩年內心髒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27%對32%,P=0.008)。然而,意向性治療分析結果顯示,β受體阻滯劑並不降低患者的長期死亡率。

  薈萃分析顯示,對行擇期血管手術的心髒病患者在圍手術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推薦級別為Ⅱa;對無或有中度手術風險的擇期血管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推薦級別為Ⅱb;術前檢查發現有心肌梗死者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推薦級別為Ⅰb。

  他汀類藥物 研究顯示,大量手術患者存在未經診斷的無症狀心血管疾病,其特征為冠脈血流正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

  最近的研究表明,由於具有抗炎及逆轉異常內皮功能的作用,他汀類藥物可改善非心髒手術高危患者的心髒預後。但上述結論尚待大型隨機研究的證實。

  血管重建

  一項納入5859例手術患者(均有圍手術期心髒並發症高危風險)的研究顯示,在術後隨訪的2.7年中,行及未行血管重建患者的死亡率分別為22%和23%。這提示,在血管手術前是否進行血管重建對患者的長期預後無顯著影響。

關鍵字:心髒外科手術,風險評估,心血管風險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