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的多途徑血管護理幹預預防癡呆(preDIVA)的效果

作者:佚名 來源:梅斯醫學 日期:16-07-29

        心血管危險因素與癡呆風險增加相關。我們評估了是否對這些因素的多途徑幹預可降低社區老年人群的癡呆發生率。

        在這個開放,整群隨機對照試驗中,招募了荷蘭年齡70-78歲簽約全科醫師的老年人。每個保健中心通過電腦生成的隨機順序,隨機分配(1:1)到接受6年護士主導的,多途徑心血管因素幹預組或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終點為癡呆累積發病率和隨訪6年的殘疾評分(學術醫療中心的線性殘疾評分[ALDS]。次要終點為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結果評估人對分組情況不知情。

        在2006年6月7日到2009年5月12日,招募了26個保健中心的116個全科醫生(3526名受試者),隨機分配為幹預組63個醫生(1890名受試者),對照組53(1636名受試者)。3454名(98%) 受試者獲得了主要終點(98%) 數據,中位隨訪6.7年(21341人-年)。幹預組1853名受試者中的 121 (7%)人發生癡呆,對照組1601 名受試者中 112 (7%)人發生癡呆(風險比[HR]0.92,95% CI 0.71–1.19; p=0.54)。中位 ALDS 評分在兩組間無差異,(幹預組 85.7 [SD 6.8],對照組85.7[7.1];調整平均差異-0.02 95% CI −0.38 to 0.42; p=0.93)。幹預組1885名受試者中309 人(16%)死亡,對照組1601 名受試者死亡 269 (16%) 人 (HR 0.98, 95% CI 0.80–1.18; p=0.81)。兩組間心血管事件發生無差異 (幹預組273 [19%]/1469 人,對照組228 [17%] /1307 人; HR 1.06, 95% CI 0.86–1.31; p=0.57)。

        結論:護士主導的,多途徑幹預方法未能減少未經挑選的老年人群的全因癡呆發生率。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適中心血管風險基線和高標準的常規護理。未來的研究需要評估此類幹預措施對選擇性人群的效果。

關鍵字:癡呆,多途徑血管護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