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吧,“啃手指”和“咬指甲”還有益處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6-07-24

你可能經常看到這樣一張可愛的B超照片,已成型的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吸吮自己的手指。但是嬰兒出生後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吸吮大拇指”或是“咬指甲”這類行為的態度可大不一樣了:人們傳統上認為這是很幼稚的舉動,而且會沾染眾多病菌,導致感染生病。

兒科醫生確認吮吸拇指會影響語言能力或對牙齒的損傷。那些年齡較大、四歲以上的小孩,他們還會被同齡人取笑,被長輩訓斥。父母們對“咬指甲”的憂慮也有相似原因,兒科醫生往往給予以下建議:不要過多負麵評論;仔細探尋造成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施加表揚和獎勵;用手套或繃帶這類物理障礙來提醒孩子。

最近一項發表在知名《Pediatrics》雜誌上的新研究卻表明,年齡5至11歲間的兒童如果有這些習慣,確實增加了對環境微生物的接觸,但可能不全是壞事。

在這個還在進行的涉及新西蘭兒童的研究中,醫學人員發現了有力證據證明,那些被父母描述曾有“吸拇指”和“咬指甲”等行為的孩子在長大後,會出現更低頻率的陽性過敏性皮試結果。

研究對象是名為“達尼丁多學科健康與發展研究”(Dunedin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and Development Study)中,1972到1973年間出生在新西蘭沿海城市但尼丁(Dunedin)的1037名兒童。相應的評估和測試是在他們38歲時進行的。達尼丁大學醫學院的Stephanie Lynch女士、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想法就是使用數據來研究“啃咬手指”是否與過敏之間有關聯性。

研究上述關聯性的動機源於一個早在1989年建立的“衛生習慣假說”(Hygiene Hypothesis):人體免疫係統不能有效抵禦濕疹、哮喘和過敏與成長早期缺乏接觸各種微生物相關。這種觀點認為:如果接觸到了病菌,反而可幫助小孩子們的免疫係統受到“調訓”來對抗疾病,而不是出現過敏反應。

研究發現,經常吸拇指或咬自己指甲的小孩子們在13或32歲時,不太可能呈現過敏性皮試。有兩個習慣的小孩比單一習慣的小孩皮試陽性率還要低。

達尼丁大學醫學院預防和社會醫學係副教授Robert J. Hancox博士、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評論說:“‘衛生習慣假說’是挺有趣的,它表明最近數十年生活方式因素可能是過敏性疾病上升的原因。良好的衛生習慣顯然有很多好處,但也許會存在某些缺點。“‘衛生習慣假說‘仍是一個未經證實和有爭議的假說,但至少現在又多了一份有力證據。”

也許這項研究結果有助於我們拋開一些傳統的“有色眼鏡”,兒童和他們的成長環境之間是一個複雜的關係來往過程,我們需竭力探索那些能夠塑造他們持久健康的自然規律。

關鍵字:手指,指甲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