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揭示了當下青少年沉迷喧囂音樂,易引發耳鳴等問題的現狀。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戴耳機沉浸在高分貝音樂的世界裏,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種習慣容易導致過早失聰。
當內耳的耳蝸毛細胞受損會引發耳鳴。長時間聆聽噪音或者高分貝聲音會使得這些細胞“不堪重負”,從而引發暫時性或者永久性損害。而且,這種傷害會迫使耳朵其他部件“加倍工作”,導致耳鳴並最終引發聽力受損。
通常耳鳴的症狀多出現於老年人群體,但是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出現耳鳴困擾,這主要與他們常見用耳機聽音樂有關聯。耳鳴是聽力喪失的典型症狀。
來自於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選取了170名年齡在11至17歲青少年作為調查對象,對他們的耳朵進行健康檢查。對於患有耳鳴的學生,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耳鳴的時間、頻率。
結果顯示,超半數的青少年(54.7%)有過耳鳴的症狀,大多數都曾定期聽過吵鬧的音樂。文章作者、耳鼻喉科副教授Tanit Ganz Sanchez表示,患病率讓人吃驚。如果青少年持續暴露在高分貝環境下,他們可能會在40歲、甚至於30歲的時候就出現失聰。
Sanchez博士強調,如果青少年長時間沉迷於爆破性音樂,一直到20歲或者25歲,這種舉措將可能永久性傷害耳蝸毛細胞突觸。
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青少年並不關心這一問題,自然也不會告訴父母或者老師。這常常會延誤他們就診的最佳時機,導致聽力問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