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2月,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就曾發布導致猝死的十大“惡習”:
1、鬧市騎車
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研究人員的解釋是,因為鬧市騎車吸入的尾氣最多,同時還要耗費一定體力踩踏自行車,易引發供血不足,這容易誘發心髒病發作。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馬涵英建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若選擇騎車鍛煉,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在環境較為清靜和空氣較為清新的地段進行。
2、用力解大便
便秘的人群大便時從靜態中突然發力,瞬間內血壓會迅速升高,心髒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劇增。此外,血壓不穩時,血管斑塊的活動性就會增加,容易脫落。所以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習慣久坐者、高血壓患者以及有心髒病史的人,都應該避免大便時的突然發力,以減少意外的發生。
3、久坐不動
久坐會導致人體內新陳代謝的改變,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液循環減緩,容易誘發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4、大量喝酒或咖啡
酒精和咖啡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扣動心髒病發作的扳機。對於長期酗酒的人而言,酒精會破壞心肌,久而久之導致心衰。
5、心情抑鬱
壞情緒是心髒的大敵,抑鬱通常和焦慮相伴。心情抑鬱的人睡眠質量通常會很差,此時心髒得不到休息,血壓、心率都會升高,對健康非常不利。
6、暴飲暴食
過量進餐後,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因此流入心腦血管的血液會大幅度減少。所以,對於本身供血不足的患者而言,一頓飽餐很容易誘發心梗、腦梗。
7、縱欲過度
適度、愉悅的性生活會使人心情舒暢,但放縱的性欲也會要命。在過度興奮時,心血管會突然痙攣,造成心肌缺血,從而誘發心髒病。
8、吸食毒品
據統計,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髒病的風險是常人的23倍!
9、吸煙或被動吸煙
長期吸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
10、吃得太鹹、太甜
“口味重”不僅會升高血壓,同時還會使血漿膽固醇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入過多甜飲料或愛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後心髒病的發生風險會大大增加。
猝死的七個危險信號
猝死前,身體會先發出一些信號,如果能夠及時認識到這些發病信號並及早處理,往往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總結出了心髒病發作的七大危險信號:
1、肩頸臂疼痛:疼痛會轉移
心肌缺血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等部位可能會感覺到疼痛: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換成下巴疼;或者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出現這種疼痛轉移的情況,需要引起注意,並及時就診。
2、胃疼惡心:沒有胃病卻胃疼
如果在沒有任何明顯緣由的情況下出現胃痛,極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問題,引發腸胃不適;動脈由於脂肪沉積物的堵塞將會減少甚至阻斷心髒的血供,引起心絞痛的發生。
當出現了上述症狀時,及時休息可以緩解不適,且如果是心髒病的發病征兆,上述症狀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會一直反反複複。因此,一旦出現反複發作的腸胃不適的話,需要將心髒的問題考慮在內。
3、焦慮失眠:無症狀驚醒
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的壓倒性疲勞感,宣告著你的心髒出了問題。當然,感冒也會引起疲勞,但持續性的疲勞感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病毒可以引起的。據統計,超過70%的女性在確認患有心髒疾病之前的幾周會感到極度疲勞。
4、心跳加劇:不規則且無緣由
突然或者無緣由的心跳加劇、不規律的心跳都在提醒你心髒病的可能。一旦心跳不規律的同時伴隨每分鍾心跳加快(即心室性心搏過速),那麼身體正在明確地指示:你該立馬去醫院了。尤其在運動之後,一旦發生心室性心搏過速,患者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然死亡。
5、過度出汗:長期反複
當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性突然出汗的話,這常常是心髒疾病發作的信號。對女性而言,感覺上更像是更年期裏的潮熱或者盜汗,但過度出汗同樣應警惕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信號。
6、呼吸短促:頭暈難深呼吸
當感覺難以深呼吸的時候,不光需要懷疑肺的問題,同樣可能是由於心髒虛弱導致血氧過少的結果。一般認為,呼吸困難、呼吸短促通常都是心髒疾病發作前的第一信號。
7、極度疲勞:沒做什麼就特別累
突如其來的疲勞也是心髒發出的預警,且此時往往沒有伴隨激烈運動、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誘因。除此之外,沉重的四肢也是心髒病發作的另一個信號。
管好四方麵遠離猝死
1、管好腰圍
並不是隻有“A4腰”才健康,腹部肥胖帶來的問題是內髒脂肪含量的增高,此類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一般認為,中國男性腰圍不超過85 cm、女性腰圍不超過80 cm屬於健康的範疇。
2、管好血壓
加拿大西奈山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產後3~12個月減肥失敗的話,將增加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同樣,高血壓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3、管好心情
據統計,女性冠心病抑鬱患者的長期死亡率增加84%,存在抑鬱情緒的女性更容易患心絞痛。此外,不少更年期女性會患上“雙心病”,即心理和心髒都出問題。
4、管好誘因
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異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腹型肥胖、社會心理因素(抑鬱緊張壓力大)、少吃蔬果、缺乏運動、大量飲酒、長期熬夜、情緒過於激動、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