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遭遇過一種肆虐拉丁美洲的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寨卡病毒的侵襲。根據兩個獨立實驗室進行的研究,作為寨卡病毒的“親戚”,登革熱病毒的抗體能夠幹擾人體免疫係統對寨卡病毒的響應,進而促進病毒的複製能力。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與該病之前蔓延的其他地區相比,寨卡病毒感染的並發症在南美洲及拉丁美洲更為嚴重。
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同屬黃病毒科,登革熱在受寨卡病毒影響嚴重的地區傳播也較廣。在巴西的某些地區,多達90%的人攜帶登革熱抗體。登革熱病毒有4種類型,它們與免疫係統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感染一種類型登革熱病毒後形成的抗體並不會使人免受另一種類型病毒的侵襲。實際上,這些抗體甚至還會幫助第二種病毒入侵某些免疫細胞,在那裏,病毒更容易複製,從而使病情愈發糟糕。
這種現象被稱為抗體依賴性增強(ADE),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當病人罹患了第二種類型的登革熱後,病情會更加嚴重——包括一種非常危險的出血性登革熱。
科學家於是想知道,與登革熱病毒非常接近的寨卡病毒是否也會出現ADE現象。這將有助於解釋長期以來被認為隻會導致輕微疾病的寨卡病毒為什麼會突然在巴西以及其他地區引發非常嚴重的症狀,包括在子宮中被感染的嬰兒的出生缺陷,以及被稱為格林—巴利綜合征的一種短時麻痹。
首個支持該假設的研究來自於今年4月刊登在bioRxiv預印本服務器上的一篇論文。美國麥爾茲堡佛羅裏達灣岸大學Sharon Isern、Scott Michael和同事報告說,實驗室培養的登革熱抗體和來自登革熱患者的血清(其中包含抗體)能夠大幅度提升寨卡病毒在實驗室細胞中的複製。
6月23日,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個獨立研究團隊於在線發表於《自然—免疫學》的一篇論文中報告了類似的結果,表明許多不同的登革熱病毒抗體能夠與寨卡病毒發生反應,但不足以中和這種病毒。事實上,當那些來自登革熱康複者的血清被加入到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細胞培養物中後,它使培養物中的病毒數量增加了100倍。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專家Ernesto Marques認為,這些數據很有說服力。但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需要確認這一效應在病人中發揮了作用。他強調,有病例表明,患先天性寨卡綜合征的嬰兒和母親並沒有攜帶抗登革熱抗體,所以雖然抗登革熱抗體可能會增加一個母親將寨卡病毒傳染給胎兒的風險,但該抗體並不是導致出生缺陷所必需的。
這項最新研究的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家Gavin Screaton表示,“我們迫切需要”進行血液測試,從而能夠很容易地辨別出一名患者是否攜帶了登革熱病毒抗體、寨卡病毒抗體,或者兩者皆有。
研究人員指出,即使這項調查結果得到證實,也沒有太多之前曾感染過登革熱的人可以保護自己,除非能夠減少蚊子叮咬的風險,例如使用防護劑。但這些措施已經推薦給了寨卡病毒流行國家的所有人。
不過,當天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指出,兩種能作用於登革熱病毒的抗體同樣能“中和”寨卡病毒,這為開發寨卡疫苗提供了新思路。這個由法國和英國研究人員主導的科研團隊希望能開發出抵禦這類病毒的通用疫苗。
研究人員從登革熱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分離出能阻止登革熱病毒擴散的“anti-EDE1 mAb”和“anti-EDE2 mAb”的兩種抗體,將它們與寨卡病毒一起培養。結果發現,這兩種抗體都能附著在寨卡病毒上,阻止病毒感染一同培養的健康細胞,其中一種抗體“中和”寨卡病毒的效率甚至高於對登革熱病毒的作用。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抗體附著在寨卡病毒上的位置與附著登革熱病毒的位置相同。因此,未來也許可以開發出通用疫苗,實現對多種病毒的免疫。
由於第一項研究意味著感染過登革熱病毒的人也可能更容易感染寨卡病毒。因此,利用登革熱病毒抗體來對抗寨卡病毒這一策略在什麼時候有效,還有待更多的抗體篩選和實驗分析來確認。
原始出處
Wanwisa Dejnirattisai,Piyada Supasa,Wiyada Wongwiwat,Alexander Rouvinski,Giovanna Barba-Spaeth,Thaneeya Duangchinda,Anavaj Sakuntabhai,Van-Mai Cao-Lormeau,Prida Malasit,Felix A Rey,Juthathip Mongkolsapaya& Gavin R Screaton.Dengue virus sero-cross-reactivity drives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of infection with zika virus.Nature Immunology.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