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觀察1.8mm透明角膜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超薄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短眼軸白內障的臨床療效,並與傳統的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手術進行比較。研究指出,同軸1.8mm微切口與傳統的同軸3.0mm小切口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短眼軸白內障相比,能有效地減少手術源性散光,可顯著改善早期視功能。該文發表在2016年第03期《國際眼科雜誌》上。
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將84例84眼平均眼軸長20.26±1.59mm(眼軸範圍17.68~21.32mm)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1.8mm同軸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和3.0mm同軸小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術中記錄兩組患者超聲乳化所用的有效超聲時間(EPT)和平均超聲能量(AVE),術後隨訪1d,1wk,1、3mo,觀察兩組術後最佳矯正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手術源性散光和手術並發症情況。
A、B兩組患者術中EPT分別為6.88±3.05、7.04±3.57s,術中AVE分別為(14.54±7.26)%和(15.08±3.67)%。術後1d,1wk,1、3mo微切口組手術源性散光低於小切口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最佳矯正視力及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術後眼壓均較術前明顯下降,術後前房深度均較術前明顯加深。所有患者術中前房穩定,術中及術後無並發症發生,均無切口熱燒傷。
相關鏈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mzgjykzz.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