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ISHLT成人肺/心肺移植資料
Trulock等公布了2007年國際心肺移植學會(ISHLT)關於成人肺移植和心肺移植的官方資料。
目前每年移植總數的63%為雙肺移植,主要適應證是肺囊性纖維化(CF)。
在符合適應證的受體中,COPD患者由41%降至32%,而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由15%增至32%。
肺移植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增至81%和52%。
2003-2005年資料顯示,IPF患者的1年生存相對危險為0.6。
在選擇性患者中,心肺聯合移植的半數生存期(9年)優於雙肺移植(8.6年)和單肺移植(6.3年)。
移植受體1年內死亡風險隨年齡>55歲、下中央容量<20、原發性肺動脈高壓(PPH)或非IPF的肺纖維化、應用inotrope及通氣支持而增加。與接受巨細胞病毒(CMV)陰性供體器官者相比,接受CMV陽性供體器官者死亡率升高,但二者在移植後2年內死亡率均低於1%~3%。
移植後5年內患者的並發症較多,其中患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綜合征(BOS)者分別占86%、52%、33%和33%,血清肌酐水平>2.5 mg/dl者占11%。
肺移植患兒生存情況分析
Liou等利用CF患者登記處與器官獲得移植網絡的數據,分析了肺移植的兒童患者的生存情況。
1992~2002年,共有514例CF患兒(6~18歲)等待肺移植。在以他們作為時間依賴變量之前,應用多變量構建比例風險生存模型。無論移植與否,蔥頭假單胞菌感染均使患兒生存率降低。糖尿病使患者等待期內生存率降低,但不影響移植後生存率。年齡增大不影響等待期內生存率,但降低移植後生存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等待期內生存率升高,但移植後生存率降低。將年齡、糖尿病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作為協變量,評估肺移植對每組患者估計生存期的影響。結果表明,明顯受益者5例, 受益不明顯及危害不明顯者分別有76例和118例,而315例具有與移植明顯相關的危害。
早期原發性移植功能失調對BOS的影響
Daud等分析了一項納入334例肺移植受體的回顧性研究,探討早期原發性移植功能失調(PGD)對BOS的影響。
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風險模型評估PGD對急性排斥反應、淋巴細胞性支氣管炎、Ⅰ級BOS的影響。單因素分析顯示,所有分級的PGD均與Ⅰ級BOS風險增加相關。多因素分析證實,BOS高發生風險不受急性排斥、淋巴細胞性支氣管炎及社區獲得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影響,PGD相關BOS的發生風險與早期PGD的嚴重程度直接有關。
肺移植受體嚴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替代治療
Kermeen等完成了一項納入106例連續性肺移植患者的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對嚴重缺血再灌注損傷(IRI)發生後外源性表麵活性劑替代治療的效果進行了分析。
在該研究中,IRI一經診斷,即通過可彎曲支氣管鏡將牛肺表麵活性劑提取液(20 mg/ml磷脂)灌入各葉段支氣管。
研究表明,在發生嚴重IRI後,經支氣管鏡灌入外源性表麵活性劑可改善肺移植受體的氧合和預後。
分泌物對肺移植損傷發生的可能作用
有假說認為移植受體肺中存在胃蛋白酶,且該酶水平增高與活檢診斷急性排斥和(或)BOS相關。為驗證該假說,Stovold等檢測了36例肺移植受體、17例不可解釋慢性咳嗽患者和4名正常誌願者肺泡灌洗液(BAL)中的胃蛋白酶水平。
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穩定期肺移植受體BAL胃蛋白酶水平升高,並伴急性排斥和BOS。其中急性血管排斥反應級別≥A2的受體胃蛋白酶水平最高。該結果為同種異體移植損傷發生過程中分泌物可能發揮的作用提供了更多證據。
他克莫司與環孢素A對肺移植受體的療效對比
在一項單中心、開放標簽的隨機對照研究中,Hachem等比較了他克莫司(n=44)與環孢素A(n=46)分別聯合硫唑嘌呤和潑尼鬆對肺移植受體的療效。
結果表明,環孢素A組39例和他克莫司組24例發生了主要終點事件,環孢素A組發生主要終點事件更多。環孢素A組29例和他克莫司組18例發生急性排斥或淋巴細胞性支氣管炎終點事件(P=0.036)。他克莫司組患者0-p級BOS發生率低,而糖尿病發生率高。
該研究結論為,與環孢素A比較,他克莫司與移植後急性排斥和淋巴細胞性支氣管炎發生率低有關,且有助於防止受體發生0-p級B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