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為神經科常見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殘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我們從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腦出血患者380例,其中錐顱128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128例,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齡27~82歲,平均54歲。其中基底節區出血78例,腦葉內出血18例,腦室內出血17例,丘腦出血15例,除外腦幹出血和小腦出血。血腫量15~108ml,平均43ml。在出血6h內手術12例,7-24h內手術78例,24h-3d內手術19例,3d以後手術19倒。本研究采用顱錐直徑為4mm,采用F14號引流導管及一次性使用顱腦外引流器。
2.定位及手術方法:側腦室的前角、後角、三角區穿刺點和穿刺方法為神經外科醫生所熟悉,而室間孔約位於額角穿刺點與雙側外耳道假想連線中點的連線上,三角區在外耳道上方和後方各4cm,垂直進針約4~5cm即可到達,我們在穿刺操作中,以室間孔和側腦室三角區為參考係。穿刺成功後,如確認引流管位於血腫腔,可給予適當負壓抽吸血腫,並注人生理鹽水衝洗,外接抗虹吸抗返流引流器,並根據引流量調整適當高度,控製引流量,視顱壓情況適量應用脫水降顱壓藥物,以防血腫壓力降低過快引起出血血管再出血,如血腫凝固不易引流,可給予尿激酶20000U溶於5ml,血腫腔內注射並保留2~4h後開放,每日1~2次,以溶解並引流陳舊血凝塊,複查CT血腫清除80%以上即可撥管,術後適當控製血壓。
二、結果
128例患者術後分別於6h內,和7~24h複查CT顯示:119例(92.7%)患者穿刺準確,引流管位於血腫腔內,血腫量減少30%~40%的78例,50%以上的41例;9例(7.3%)患者血腫增大,行開顱手術治療;21例(16.4%)患者術後合並有硬膜外血腫或硬膜下血腫進行了二次引流。術後1個月回訪並采用Brathel指數分級法對患者ADL進行評分,78例(60.9%)為良好;24例(18.6%)為中等,有功能障礙,稍依賴;17例(13.3%)為差,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9例死亡。
三、討論
腦出血的微創外科治療方法主要有:立體定向血腫穿刺術、CT定位血腫穿刺術、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腦室鏡下血腫清除術等。錐顱血腫清除術有以下特點:(1)器械簡單、手術時間短、且易於操作;(2)在局麻下操作,對患者心肺功能影響較小,對患者腦組織損傷小、術後恢複較快;(3)可控製排出血腫的速度和量,緩解占位效應,並可應用纖溶藥物溶化引流腦內殘餘血腫;(4)適用高齡不能耐受開顱手術患者和出血位置深在且出血量中等的患者;(5)手術及麻醉費用低;(6)適合基層醫院。該手術應注意皮質功能區及血管,深部核團的保護。手術入路為廣大神經外科醫生所熟知,根據患者CT資料計算,可準確定位及穿刺,術前不須再次CT定位。缺點:(1)不能迅速排出大部分血腫,減壓效果較差;(2)手術為盲探操作,抽吸過程中可能造成血腫周圍腦組織及血管的損傷;(3)不能清除較硬的血凝塊,不能全部清除血腫,完全中止血腫代謝產物的繼發性損害。
腦出血為神經科常見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殘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我們從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腦出血患者380例,其中錐顱128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128例,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齡27~82歲,平均54歲。其中基底節區出血78例,腦葉內出血18例,腦室內出血17例,丘腦出血15例,除外腦幹出血和小腦出血。血腫量15~108ml,平均43ml。在出血6h內手術12例,7-24h內手術78例,24h-3d內手術19例,3d以後手術19倒。本研究采用顱錐直徑為4mm,采用F14號引流導管及一次性使用顱腦外引流器。
2.定位及手術方法:側腦室的前角、後角、三角區穿刺點和穿刺方法為神經外科醫生所熟悉,而室間孔約位於額角穿刺點與雙側外耳道假想連線中點的連線上,三角區在外耳道上方和後方各4cm,垂直進針約4~5cm即可到達,我們在穿刺操作中,以室間孔和側腦室三角區為參考係。穿刺成功後,如確認引流管位於血腫腔,可給予適當負壓抽吸血腫,並注人生理鹽水衝洗,外接抗虹吸抗返流引流器,並根據引流量調整適當高度,控製引流量,視顱壓情況適量應用脫水降顱壓藥物,以防血腫壓力降低過快引起出血血管再出血,如血腫凝固不易引流,可給予尿激酶20000U溶於5ml,血腫腔內注射並保留2~4h後開放,每日1~2次,以溶解並引流陳舊血凝塊,複查CT血腫清除80%以上即可撥管,術後適當控製血壓。
二、結果
128例患者術後分別於6h內,和7~24h複查CT顯示:119例(92.7%)患者穿刺準確,引流管位於血腫腔內,血腫量減少30%~40%的78例,50%以上的41例;9例(7.3%)患者血腫增大,行開顱手術治療;21例(16.4%)患者術後合並有硬膜外血腫或硬膜下血腫進行了二次引流。術後1個月回訪並采用Brathel指數分級法對患者ADL進行評分,78例(60.9%)為良好;24例(18.6%)為中等,有功能障礙,稍依賴;17例(13.3%)為差,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9例死亡。
三、討論
腦出血的微創外科治療方法主要有:立體定向血腫穿刺術、CT定位血腫穿刺術、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腦室鏡下血腫清除術等。錐顱血腫清除術有以下特點:(1)器械簡單、手術時間短、且易於操作;(2)在局麻下操作,對患者心肺功能影響較小,對患者腦組織損傷小、術後恢複較快;(3)可控製排出血腫的速度和量,緩解占位效應,並可應用纖溶藥物溶化引流腦內殘餘血腫;(4)適用高齡不能耐受開顱手術患者和出血位置深在且出血量中等的患者;(5)手術及麻醉費用低;(6)適合基層醫院。該手術應注意皮質功能區及血管,深部核團的保護。手術入路為廣大神經外科醫生所熟知,根據患者CT資料計算,可準確定位及穿刺,術前不須再次CT定位。缺點:(1)不能迅速排出大部分血腫,減壓效果較差;(2)手術為盲探操作,抽吸過程中可能造成血腫周圍腦組織及血管的損傷;(3)不能清除較硬的血凝塊,不能全部清除血腫,完全中止血腫代謝產物的繼發性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