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09;302(17):1872-1879]發表的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分析了2009年4月16日~8月12日期間加拿大38個成人和兒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特征、治療和轉歸情況。主要轉歸指標為28天和90天的死亡率,次要轉歸包括機械通氣的頻率及其持續時間與在ICU住的時間。
觀察期間,共有215例已確診(n=162)、可能(n=6)或可疑(n=47)的社區獲得性H1N1患者出現了危重病情。確診或可能的16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平均年齡為32.3(21.4)歲,包括113例(67.3%)女性和50例(29.8%)兒童。患者28天的總死亡率為14.3%(95%CI為9.5%~20.7%)。43例(25.6%)患者為土著加拿大人。患者從症狀出現到入院的中位時間為4天,從入院到入ICU為1天。
患者常見休克和非肺性急性器官功能障礙。152例(90.5%)患者使用了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所有的患者入住ICU時有嚴重的低氧血症,動脈血氧分壓與吸入氧氣分數的比值平均為(147±128)mmHg。136例(81.0%)患者使用了機械通氣,通氣持續中位時間為12天。患者在ICU入住的中位時間為12天。
患者進行的肺部救援治療包括神經肌肉阻滯(28%)、吸入一氧化氮(13.7%)、高頻蕩通氣(11.9%)、體外膜式人工氧合治療(4.2%)及俯臥位通氣(3.0%)。重症患者90天的總死亡率為17.3%(n=29)。
總之,加拿大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危重病情在入院後很快出現,多為年輕人,伴有嚴重低氧血症、多係統衰竭、需要長期機械通氣和頻繁使用救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