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放射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探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多平麵重建技術在塵肺病病例肺動脈主幹直徑測量中的可行性。研究指出,MSCT多平麵重建技術有助於更精確地測量肺動脈主幹直徑。影響肺動脈主幹直徑的因素包括塵肺病期別、合並肺氣腫及伴發融合塊形成,而且該3種因素對PAH的發生有影響。該文發表在2015年第05期《中國職業醫學》雜誌上。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334例塵肺病病例在MSCT多平麵重建圖像上測量肺動脈主幹與升主動脈直徑,比較不同工種、接塵時間、塵肺病期別、合並肺氣腫以及融合塊形成組間病例的肺動脈主幹直徑,分析其肺動脈高壓(PAH)發生的分布情況及差異。
結果顯示, 塵肺叁期組病例肺動脈主幹直徑分別高於塵肺壹期組和塵肺貳期組病例(P<0.05);合並肺氣腫和伴發融合塊形成病例的肺動脈主幹直徑分別高於無合並肺氣腫、無融合塊形成者(P<0.01)。334例塵肺病病例中,發生PAH者76例(發生率為22.8%)。塵肺叁期組病例PAH發生率分別高於塵肺壹期組和塵肺貳期組病例(P<0.05)。合並肺氣腫和伴發融合塊形成病例的PAH發生率分別高於無合並肺氣腫、無融合塊形成者(29.4%vs 17.1%,29.9%vs 15.0%,P<0.01)。不同工種和接塵時間組病例PAH發生率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