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姐是北京某報社的編輯,每次報紙付印日,其他人往往在中午就出了報樣,但小周卻要拖到下午5點以後。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她太拖遝,工作效率慢,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小周雖然出報樣慢,但質量卻很高,文字很通順、優美。“工作中有一點不完美,我就會一直去摳,直到滿意為止。所以你們別催我,我雖然做得慢,但保證好質量。”這是她常對領導和同事說的話。
在職場中,周小姐這樣的人並不少。許多人以為這是拖延的表現,但事實並非如此,而是他們追求完美。人的性格一般與家庭環境有關,完美主義者多有嚴苛的父母。他們從小就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成績要符合父母和老師的預期才能得到褒獎,否則會受到懲罰。於是,他們會在考試中仔細檢查錯誤,以期得到好成績;日常行為中,他們也會有意迎合長輩。久而久之,這樣的克製行為被固定,形成思維定勢,便養成了精益求精的應對方式,這就是“慢工出細活”的表現。它包含著一種責任心強的積極心態,一個“細”字體現了高標準。但在快節奏的職場中,追求完美卻是一把雙刃劍,許多工作需要又快又好,領導和同事施加的壓力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急躁,甚至急功近利。
在“時間就是生命”的信息時代,“又好又快”仍是主流。馬克思說過:“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因此,對於從事“快”節奏工作的完美主義者,還是要該快就快。給自己的工作任務製定一個階梯式目標計劃,由重到輕,分步驟完成。當然,對於確實需要“慢”節奏的工作,還是要慢下來。對自己別太苛刻,有點“我行我素”的氣魄,學會向老板或同事說“不”,讓他們知道,慢不代表沒效率。完美主義者通常不會拒絕別人,並習慣向內宣泄壓力,因此有幾個能傾訴的密友很有必要。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也該給他們一份理解和支持。完美主義者自身也需要調整認知,不要讓自己的完美追求變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