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外科領域,2009年我國微創神經外科(MINS)取得長足進展。MINS是現代神經外科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裏程碑,是日新月異的現代光學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和空間導航技術等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產物。目前,MINS包括顯微神經外科、內鏡神經外科、立體定向神經外科、放射神經外科、導航神經外科、血管內神經外科和“鎖孔”神經外科等。
在過去一年裏,發展較為迅速的當為內鏡神經外科、導航神經外科和血管內神經外科。內鏡神經外科是MINS家族的重要成員。今天,內鏡技術已不僅僅限於處理腦室或腦池內病變,內鏡下或在內鏡輔助下重建顱底缺損、修複腦脊液漏或切除垂體腺瘤已相當成熟,經內鏡切除顱底腫瘤也已逐步開展,血管病(如動脈瘤)術中應用內鏡技術日趨廣泛。導航神經外科在國內各大神經外科中心已較為普及,繼上海華山醫院引進國內首台低場強術中磁共振以後,解放軍總醫院引進的首台高場強術中磁共振和術中CT已於2009年初正式啟用,很好地解決了因術中移位可能導致的導航誤差、腫瘤殘留等問題,高場強磁共振所具備的fMRI、DTI 等功能又能確保在切除病變的同時,盡可能避免損傷重要功能區和傳導束,對改善手術效果極為有益。血管內神經外科一直是神經外科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目前,國內許多醫院都能應用血管內介入技術治療腦血管病(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瘺、動脈瘤、缺血性腦血管病等)、腦腫瘤(惡性膠質瘤化療、高血運腫瘤術前拴塞)和脊髓血管病變,特別是采用支架成形術治療以頸動脈、椎動脈狹窄為代表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發展較為迅速,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在缺血性腦血管病領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無論是手術幹預還是支架成形,均尚未真正普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2)頸動脈支架成形臨床應用時間雖較短,但應用例數似有超過手術(頸動脈內膜切除)之勢,這與目前歐美、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相關《指南》中將支架成形僅限於不適合手術的病例,顯然有異,值得思考。
在過去一年中,神經外科進一步拓展了與相關學科的聯係,與耳鼻喉科、眼科、頜麵外科、整形外科等學科共同舉辦了多學科國際顱底外科論壇,與骨科聯合主辦了脊柱脊髓疾病診治研討會。一些單位的神經外科與相關學科重新整合,籌建了腦血管病中心、脊柱脊髓外科中心等,為探索新世紀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作了有益的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