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為主的代謝紊亂,大大增加了手術危險及術後傷口不愈合、感染等的發生率。因此,嚴格控製住院患者的高血糖是保障手術成功及減少術後並發症的關鍵。2009年美國內分泌醫師協會和美國糖尿病學會聯合發布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識》,針對重症患者和非重症患者提出了相應的血糖控製目標。2011年美國內科醫師協會發表了《住院強化胰島素治療控製血糖管理指南》。
但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童南偉表示,這些權威指南與我國住院患者情況不太符合,如我國住院患者病情輕者比例高,甚至新診斷糖尿病患者也被收入院治療,住院期間新發現的糖尿病較多,常常住院做手術前準備等,因此患者病情差異大。加上不論高血糖還是低血糖,都可影響住院患者的預後、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不能著急,要慢慢來。
嚴重低血糖明顯增加死亡風險
從生理上來說,高血糖可造成多種不利影響。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減少,免疫紊亂,酮體、氧自由基和血小板聚集均增加,引起炎症播散、細胞凋亡和組織損傷等,從而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功能喪失甚至死亡。但在美國中部心髒研究中心的試驗設計實踐中,嚴重的低血糖發生率<0.7%。而既往觀察性研究明確顯示,低血糖可顯著增加死亡風險。在會上童南偉主任也表示:“嚴重低血糖明顯增加死亡風險。”
因此,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製目標專家共識》建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製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即根據病情分層和社會因素的差異設定相對合理、因人而異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製目標,強調不要因為HbA1c達標或正常化而增加患者低血糖風險,或使超重和肥胖患者體重增加,或使死亡風險增加。
不同病情患者血糖控製目標建議
根據我國住院患者病情輕者比例高,新診斷糖尿病患者也被收入院治療,住院期間新發現的糖尿病較多,的具體情況,童南偉主任建議,如下四類人群血糖控製目標具體值如下:
1、非妊娠、非手術住院患者
新診斷、病程較短、無並發症和嚴重伴發疾病的非老年(<65歲)糖尿病患者:若降糖治療無低血糖及體重增加(超重和肥胖患者)等不良反應,且有醫療條件和健康需求,依從性好,采用嚴格標準,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4.4—6.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或不能進食時任意時點血糖6—8mmol/L。
2、重症監護單元(ICU)患者
包括外科重症監護單元及內科重症監護單元,采用寬鬆標準,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mmol/L。
3、圍手術期高血糖患者
普通大中小手術:若以糖化血紅蛋白為標準,術前糖化血紅蛋白<8.5%即可;若以血糖為標準,術前術中及術後采用寬鬆標準,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或不能進食任意時點血糖水平8—12mmol/L,短時間<15mmol/L也可接受(E級)。對非老年患者,如身體狀況良好,無腦心血管並發症風險,或單純應激性高血糖,可采用一般標準,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6—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或不能進食時任意時點血糖6—8mmol/L。
4、妊娠期高血糖患者
糖尿病患者計劃妊娠期間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製在3.9—6.5mmol/L,餐後血糖在8.5mmol/L以下。
糖尿病合並妊娠和妊娠期顯性糖尿病患者,在不發生低血糖前提下孕期血糖控製理想範圍為: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製在3.9—5.4mmol/L,餐後峰值5.4—7.1mmol/L,平均血糖值≤6.1mmol/L。
妊娠糖尿病患者控製目標位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5.3mmol/L,餐後1小時≤7.8mmol/L,餐後2小時≤6.7mmol/L,其中餐後1小時比2小時血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