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秘密
尖銳濕疣,眾所周知被打入了性病的“黑名單”中。凡疾病與性病一連線,就讓患病的人矮半截似的,“和羞而走”,遮遮掩掩,一方麵對正規醫院的皮膚性病專科敬而遠之,另一方麵卻“暗度陳倉”,在網絡上、報紙上甚至電線杆上,尋求各種“偏方”“秘方”“神藥”“奇藥”……
而在各類廣告中,“不用手術,隻需吃藥就能趕跑尖銳濕疣”的口服藥廣告尤為惹眼。例如,“無憂膠囊----尖銳濕疣唯一隻需要口服的產品”。
又據新聞報道,某媒體記者假扮病人到某診所就醫,被該診所醫生“診斷”為尖銳濕疣。醫生極力向其推薦一種口服藥----強力消疣排毒丹,聲稱吃完就會好。一算藥費,記者嚇一跳----1700元!
且不管這些所謂一吃就好的“秘方”真假與否,卻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尖銳濕疣治療方麵的一個誤區:希望吃藥搞定。
事實上,尖銳濕疣的治療,首先應該是去除疣體,口服用藥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
全身用藥為何遇冷
在我國2000年製訂的尖銳濕疣治療方案中,並沒有涉及全身藥物治療。口服用藥就是全身用藥的一類。
何謂全身用藥?
皮膚科的全身用藥,指的是藥物通過口服、靜脈、肌肉注射等途徑進入體內後,再到達皮損而起治療作用。
為什麼尖銳濕疣的全身用藥治療遭到如此冷遇?
這要從尖銳濕疣的發病談起。這裏要登場的一位“客人”,就是導致尖銳濕疣發病的元凶----人乳頭瘤病毒(HPV)。
HPV大名鼎鼎,女性的好發癌症----宮頸癌,就與它密切相關。
HPV迄今已發現100多種。導致尖銳濕疣的,常見的是6、11、16、18這幾種。
但正如宮頸癌治療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一樣,尖銳濕疣也甚少全身用藥。
這是因為,對付HPV,尚無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目前,國內常使用的是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幹擾素、白介素、轉移因子、胸腺肽等等。但這些藥物屬於免疫調節劑的範疇,其對尖銳濕疣的療效究竟如何尚有爭論。同時,由於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也被人詬病。因此,在臨床上,這些藥物隻能作為輔助的治療方法,而不能充當治療的“主角”。
至於一般的抗病毒藥物,如病毒唑、金剛烷胺等等,由於對HPV沒有針對性,對尖銳濕疣並無療效。
因此,在尖銳濕疣的冰冷麵具下,全身用藥治療難免遭遇“滑鐵盧”。
相對於全身用藥遇冷,其他的治療方法,如局部用藥、物理治療等等,在正規專科醫生那裏受到推崇。
局部用藥切忌亂塗
目前推薦的尖銳濕疣治療方法,首先是局部治療。但正因為尖銳濕疣是大多數病人“不能說的秘密”,所以,在局部用藥上,醫生很擔憂的一個問題是:病人常常自行買藥亂塗,從而釀出各種禍端一
據報道,一名患有尖銳濕疣的病人因羞於去正規醫院就診,於是自己買了瓶雙氧水,在未經稀釋的情況下,直接塗抹於外生殖器,結果導致外生殖器化學性灼傷!
更有甚者,自行用一些腐蝕性藥物塗抹,導致外生殖器腐爛!
種種駭人聽聞的報道,凸顯的是病人對尖銳濕疣的求醫心切與盲目治療。不錯。在標準的尖銳濕疣治療指南中,局部用藥是屬於優先的位置。但是,哪些外用藥能用,該怎麼用,卻不是每個病人都清楚了解的。
目前,正規的常用外用藥物包括:鬼臼毒素、足葉草酯、三氯醋酸、5-氟尿嘧啶等。
鬼臼毒素也就是足葉草毒素酊,適宜濃度為O.5%,每天2次,連用3天後停藥4天,此為1個療程。一般可用1-3個療程。
足葉草酯要用10%.25%的足葉草酯酊,每周用一次就行,塗藥後24小時要記得洗去藥液。須注意以上兩種藥物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
三氯醋酸用50%的溶液,這種藥腐蝕性較大,塗藥時要注意保護好正常皮膚。
5-氟尿嘧啶是軟膏製劑,每天塗1次,塗藥6次沒有治愈的,要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特殊部位如何治療
以上這些外用藥物,適用於疣體不大(單個疣體直徑小於0.5厘米,疣體團塊直徑小於1厘米,疣體數目少於15個)的情況。
假如疣體的數目或大小超過這個標準,醫生會建議病人進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包括激光、冷凍、微波、電燒灼等等。
有些病人會有這樣的尷尬:不僅僅是患上尖銳濕疣這種“羞於啟齒”的病,而且疣體還生長在一些特殊部位,如尿道內、肛管內等地方。這種情況下,外用藥“管不到”那些地方,口服藥又不管用,怎麼辦?
這就得借助特殊的醫療器械,如尿道鏡、肛窺器等進行手術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