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水、肝大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樊曉紅 呂紅 劉曉紅 邵毓敏 王文澤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11-24

 病曆摘要

  患者男,29歲,因“咳痰、氣短2個月,腹脹1個月”入院。

  2個月前患者感冒後出現咳嗽、咳黃膿痰、氣短,伴乏力、盜汗;無發熱、咯血、胸痛。外院X線胸片提示“雙側胸腔少量積液”,予頭孢氨苄治療1周,症狀好轉。近1個月來患者受涼後再次出現幹咳、氣短,伴盜汗;漸覺腹脹,伴反酸、惡心、嘔吐、腹瀉、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外院X線胸片提示“胸腔積液、右下肺炎”,來我院急診,查丙氨酸轉氨酶(ALT)117 U/L;腹部B超提示“腹水、肝大”,腹部血管彩超未見異常。腹部CT:肝大、密度不均,兩側胸腔積液,右腎不規則。予呋塞米(速尿)40 mg qd治療後,患者腹脹及下肢水腫明顯好轉,但停用速尿2日後腹脹再次加重,並伴氣短、端坐位呼吸,急診入院。近2個月患者體重增加6 kg。

  既往史 1年前因“雙下肢麻木、疼痛4天”入我院血管外科,術中發現為急性主動脈騎跨血栓,行雙股動脈雙髂動脈取栓術;術後病理:符合血栓,有早期機化。查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抗dsDNA)、抗心磷脂抗體(ACL)、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均陰性。

入院查體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心率 135次/分,心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明顯雜音,肝肋下4 cm,無叩痛,脾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雙下肢無明顯凹陷性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 11.92×109/L,Hb 133 g/L,PLT 249×1012/L;尿常規:尿蛋白 0.3 g/L;便常規+潛血(-)。肝腎功能:ALT 100 U/L、總膽紅素(Tbil)2.41 mg/dl(正常值1.3 mg/dl),直接膽紅素(Dbil)0.84 mg/dl、天冬氨酸轉氨酶(AST)77 U/L、乳酸脫氫酶(LDH)273 U/L、尿素氮(BUN)24.6 mg/dl、白蛋白(ALB)32 g/L,血肌酐正常;乙肝五項:HBsAb(+)、HBcAb(+);腹部超聲提示腹水、肝位置下移;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賁門功能障礙。

分析討論

  患者為青年男性,病程2個月,主要表現為反複肺部感染、胸腔積液、肝大、腹水,利尿治療有效。胸腹水的病因分析:(1)肝硬化 患者有肝大、肝功能損害,感染過HBV;但是患者病程中先出現胸水後出現腹水,無白蛋白下降,肝髒超聲及CT影像學亦無肝硬化證據,脾不大,不符合肝硬化。(2)血管病變 患者肝大,腹水增長迅速,應考慮是否有Buddi-Chiari綜合征或門脈血栓的可能。但患者無腹壁靜脈曲張、腹部血管彩超未見異常;必要時應行門脈係統CT血管重建。(3)心源性 縮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均可因血液回流障礙、靜脈壓增高引起胸腹水,肘靜脈壓測定是簡便易行的方法,並應行超聲心動圖(UCG)檢查。(4)結核 是引起反應性多漿膜腔積液的原因之一,患者且有盜汗、乏力,但是肺內未見病灶,須明確胸腹水性質並行結核相關檢查。(5)結締組織病 亦可引發多漿膜腔積液如血管炎,1年前患者發生動脈栓塞曾查ANA+dsDNA、ACL、ANCA均為陰性,目前尚不考慮本病。(6)腫瘤 如淋巴瘤可有發熱、肝大、多漿膜腔積液,若上述原因不能解釋本病時應除外腫瘤的可能。目前首要問題要明確胸腹水的性質。

  患者入院後仍訴氣短,夜間坐位或側臥位睡眠,予速尿40 mg Qd、螺內酯100 mg Qd對症處理後,腹水明顯減少,肝大右肋下5 cm,肝區叩痛(-)。血沉(ESR) 6 mm/第1h末;C反應蛋白(CRP)57.40 mg/L(正常值<3.75 mg/L);血CA125 365.7 U/ml(正常值0~35 U/ml)。胸水常規:淡黃微混,細胞總數7450/μl,白細胞數1170/μl,單核80%,多核20%,黎氏反應(-),比重1.010;生化:總蛋白(TP) 1.6 g/dl,ALB 0.6g/dl,堿性磷酸酶(ALP) 11 U/L,LDH 51 U/L,乳糜試驗(-);胸水找TB、細菌培養(-);

  根據胸水常規以及LDH胸水/血<0.6,提示胸水為漏出液。暫不考慮結核。且患者有氣短、不能平臥、下肢水腫等心衰表現,肝髒進行性增大,可能為淤血肝,故心源性胸腹水可能性大。應進一步完善心髒方麵查體、測肘靜脈壓和UCG檢查。

  再次仔細查體發現患者心前區可聞及收縮期及舒張期雜音;測肘靜脈壓 25 cm H2O,壓迫肝髒後升至27 cmH2O。UCG提示左心房內實性占位(圖1),左房內可見一巨大中等回聲,呈分葉狀,舒張期可部分脫入左室。

  心源性胸腹水常見病因為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別是後一種疾病常合並心源性肝硬化,表現為大量腹水,肝大。該患者被證實為心房內實性占位,表現為相對二尖瓣狹窄、血流梗阻症狀,肺淤血、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壓增高導致胸腹水形成。囑患者盡量減少活動,警惕突然暈厥及猝死。

診斷心房黏液瘤。

  患者轉入心外科手術,術中見左心房內充滿腫瘤組織,質脆、易碎,蒂部位於房間隔左房麵後上方,與右上肺靜脈開口處比鄰,行房間隔及右上肺靜脈前壁缺損修補。腫瘤大小約6 cm×5 cm×4 cm,大部暗紅色,少部淡黃色,膠凍菜花狀。術後病理回報:符合心房黏液瘤(圖2),腫瘤細胞呈不規則形或星芒狀,周圍常有空暈,散在分布,間質稀鬆。

  心髒黏液瘤是最常見的良性原發心髒腫瘤,發生率為3‰,75%發生於左房,其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腫瘤的大小、活動性,常見為:(1)血流梗阻 腫瘤阻塞於房室瓣口,可引起相對二尖瓣狹窄;或腫瘤往返移動於房室之間可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臨床上64%的病人可出現心髒異常雜音,特別是相對二尖瓣狹窄時,15%可聞及腫瘤撲落音,還可有繼發呼吸困難、反複發作的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2)動脈栓塞 30%~40%心髒黏液瘤患者可出現該並發症,黏液瘤表麵易碎或呈絨毛狀,此時易發生體動脈栓塞。腦栓塞較常見,還可有冠狀動脈、腸係膜動脈、腎動脈栓塞以及髂動脈騎跨血栓形成。臨床表現可有昏迷、急腹症、肢體無力、偏癱、肢體壞死或雷諾現象,或無明顯栓塞征象。(3)有全身症狀 如乏力、發熱、體重下降、皮膚紅斑、關節痛、肌痛、貧血、血沉加速、CRP及球蛋白水平升高,雷諾現象等,黏液瘤發生感染時以發熱以及血沉快為最常見的表現。

小 結

  分析總結這份病曆,我們體會到:(1)應重視對病人的體格檢查,50%以上的左房黏液瘤患者可有心髒聽診的異常。(2)栓塞是該病一個常見的、潛在致命的並發症,凡是發生栓塞的病人術後均應行血栓組織細胞學檢查。我們複查了該患者1年前的血栓病理,結果顯示血栓中可見少量的黏液組織以及黏液瘤細胞。證明患者1年前急性主動脈騎跨血栓形成為黏液瘤組織脫落所致。因黏液瘤表麵腫瘤組織常發生壞死、出血和脫落,組織細胞的形態往往不典型,單依靠血栓病理確定診斷較困難,故行UCG檢查非常必要。(劉曉紅)

關鍵字:咳痰、氣短、腹脹、胸腔積液、肝大、胸腹水、體重增加、心前區收縮期及舒張期雜音、肘靜脈壓、心房內實性占位、心房黏液瘤、血栓組織細胞學檢查、超聲心動圖(UCG)、栓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