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95個項目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15年度的最高科技獎空缺。在獲獎項目中,醫藥衛生領域項目(通用項目)總計39項,另有美國籍醫學病毒學專家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等7名外籍專家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據國家科技獎獎勵公告顯示,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6項,其中:一等獎1項(通用項目),二等獎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7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通用項目7項,專用項目7項,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在獲獎的醫藥衛生項目中,上海瑞金醫院陳賽娟院士領銜的“髓係白血病發病機製和新型靶向治療研究”等5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領銜完成的“基於稀土納米上轉發光技術的即時檢測係統創建及多領域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等領銜完成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開發研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等3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上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耿道穎領銜完成的“中樞神經係統重大疾病CT/MRI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等29個項目(通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創新團隊獲創新團隊獎。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總數進一步減少,較2011年減少21%,科技進步獎減少近100項,減幅近35%。
為加強科技成果沉澱,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2015年國家科技獎勵評審規定,2013年、2014年獲獎項目的前三位完成人,不能作為前三位完成人推薦2015年度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同時繼續規定每人每年隻允許作為1個項目的完成人,以避免出現“拚湊報獎”、“搭車報獎”。
針對社會反映“經濟效益虛高”、“應用情況不實”等可能存在的問題,2015年首次組織對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應用情況的真實性進行核查試點,從初評通過為特等獎、一等獎的項目中隨機抽選了五六個項目,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核查。 (如一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