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最近總結了2016年值得期待的科學突破。
吸收二氧化碳
瑞士的一家公司“climeworks”首次成功地設計了能夠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儀器並將其商品化,這似乎是解決全球變暖帶來的環境問題裏程碑式的進展。7月份,這家公司在蘇黎世附近的發電站成功收集了75噸左右的二氧化碳並將其運送到附近的溫室中供給莊稼的生長。另外一家位於加拿大卡利家裏的公司“Carbon Engineering”也從十月份開始試運營了他們設計的二氧化碳吸收設備,但這一儀器還沒有上市。有證據表明該設備還能夠將收集到的氣體液化。但2015年該設備還僅僅恩給你吸收發展點中的廢棄,而不能直接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基因“剪貼”技術
人類疾病的臨床試驗將會進一步加入基因編輯技術的輔助。Sangamo Biosciences公司將會將會進一步檢測鋅指核酸酶技術能否修正由於遺傳缺陷導致的血友病;另外,該公司與來自麻省的Biogen of Cambridge合作探究該技術能夠修複遺傳缺陷導致的地中海貧血症。科學家與倫理學家有望在2016年後期在基因編輯技術的生物安全性與倫理問題方麵達成一致。同時,我們還會看到第一隻有基因編輯技術產生的猴子,該猴子能夠成為人類遺傳性疾病提供研究的模型。
風險研究
很快科學家們就能得到“針對增強病毒致病能力的研究”項目經費的申請批準結果。2014年10月,美國政府中止了該項目的經費支持,然而,這一項目能夠幫助理解致病原是如何進化的,從而幫助我們設計更好的針對性措施。有評論家指出該研究會有極大的風險,如果增強版的病原體不慎泄漏,將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安全問題。2015年12月份針對這一疑慮美國國家科學顧問委員會采取了一係列的規範化措施,包括對研究手段進行嚴格的限製,這或許有助於經費的申請。
“市場化收益”
穀歌國際基金與美國心髒學會設立了一項獎金,幸運的研究組將會得到5000萬美元研究經費的獎勵。穀歌公司最近在疾病研究方麵的投入逐漸增加,神經學家們也對前美國國家腦科學研究所的主任,目前在穀歌任職的Thomas Insel能夠有一番作為。
發現“微小”生命
今年,最具雄心的全球微生物群落分析項目將會得來第一批的結果。該項目名為“地球微生物組計劃”,從2010年開始啟動。這一項目的目的是對地球上至少20萬中微生物進行基因組測序,從而進一步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
夢幻基因
神經學家們希望能夠鑒定出對生物鍾以及睡眠時間長度具有關鍵調節作用的基因,然而此前收獲甚微。確定這些基因能夠對睡眠紊亂以及心理疾病等等提供額外的信息。
此外,雜誌還介紹了包括空間旅行,登陸火星,發現引力波等科學熱點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原文介紹。
推薦英文原文報道:The science to look out for i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