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放射科、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醫學科、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共同發表論文,旨在采用同步輻射光源和微血管成像技術對大鼠後肢的微循環進行成像觀察。研究指出,應用同步輻射成像技術以及合適的對比劑可清晰顯示大鼠後肢的微循環,為研究肢體微血管形態結構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92卷第11期《中華醫學雜誌》上。
分別采用歐乃派克和硫酸鋇作為對比劑,對大鼠後肢的微循環進行同步輻射活體吸收成像和離體相位襯度成像觀察,並對圖像進行三維重建。
結果顯示,同步輻射微血管成像可清晰顯示大鼠髂動脈的4級以上分支,活體和離體成像可觀察到直徑為40μm和9μm的血管,三維成像可顯示和定位大鼠後肢中微米級別的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