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H5N6禽流感病毒在短短一周內便導致廣東省兩名患者一死一病危,再度引發公眾關注。H5N6到底是什麼?它與我們熟知的H5N1禽流感病毒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是何關係?為何全球6例H5N6禽流感患者均出現在我國?公眾又該如何防範?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權威專家。
H5N1禽流感病毒的“兒子”
相比H7N9禽流感病毒,公眾對H5N6還略感陌生。實際上,這個2014年在禽類中被首次發現的病毒與以往在禽類中流行的H5N1同屬一個“家族”,是H5N1禽流感病毒與H6N6禽流感病毒重配後“生”的一個“兒子”。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病毒病預防控製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告訴記者,流感病毒以其表麵兩種糖蛋白突起——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為特征,其中HA負責結合細胞膜表麵的唾液酸受體,使流感病毒完成對細胞的感染,猶如病毒入侵細胞的鑰匙,而NA則可破壞細胞受體,幫助病毒在宿主體內自由傳播。
舒躍龍解釋說,HA可分為16種亞型,NA為9種亞型,按排列組合計算,有144種組合,H5N1、H7N9和H5N6均屬其中一種組合。“並非144種組合都會引起人類流感,禽流感病毒中主要有H5、H7、H9可以傳染給人,其中H5N1和H7N9禽流感已被我國列為法定報告傳染病。”舒躍龍說。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表示,病毒重配是自然規律,新病毒的出現需要時間與空間環境條件,我國的禽類混養、活禽市場銷售模式等是導致病毒不斷重配的重要原因。“科學化養殖,提高養殖業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關閉活禽市場、科學改造禽類養殖流通方式,不僅可以預防禽流感,而且能有效預防新型流感病毒的出現。”
雖然同屬一個“家族”,但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之後的臨床表現卻不同。舒躍龍介紹,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後主要表現為發燒等,但H5N1和H7N9感染後主要表現為肺炎,病死率也比較高。H5N1的病死率達60%,H7N9的病死率為40%。“H5N6‘遺傳’了H5N1的高致病性,在目前全球僅有的6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中,死亡病例為4例,致死率達67%。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出現的病例,患者從入院到死亡僅2天時間,病情進展迅速。”
不會發生有效人傳人
盧洪洲表示,H5N6禽流感病例在發病初期表現為發熱伴流感樣症狀,之後進展迅速,出現呼吸困難等重症肺炎相關表現,部分病例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並死亡。“雖然病情凶險,但有特效藥奧司他韋。”盧洪洲解釋說,流感病毒在細胞內完成擴增後,需要離開老細胞去感染新細胞,這一“離開”的過程需要NA幫助水解HA和細胞膜表麵受體間連接的糖苷鍵,切斷二者間的聯係。而奧司他韋可抑製NA發揮水解作用,使流感病毒無法脫離宿主細胞,從而抑製其在人體內的傳播。
雖有特效藥,但盧洪洲強調,應堅持早治療,奧司他韋最好在36小時之內使用,不要超過48小時,超過這個時間,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患者一般是發病5天~10天後,病情嚴重了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已失去診療的先機。從深圳市的案例來看,患者入院時病情已經較重,即便使用特效藥也無濟於事。”
舒躍龍表示:“可以肯定地說,H5N6禽流感病毒不存在有效人傳人的可能,但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病例的發生。”
舒躍龍解釋說,有效人傳人也就是持續的人傳人,如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間,出現學校、社區等地方集中暴發疫情,表現為一位患者可傳染數位患者且持續傳播,從一代患者發展至三代甚至更多代的患者,並有完整清晰的傳播鏈。“有限人傳人是人群中少數具有某種易感生理機製的特定人群被感染,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多代傳染,最多有二代病例,不會出現三代以及更多患者,而且一般不會出現一個人傳染多個二代病例。”
“由於H5N6禽流感病毒不具備有效結合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能力,隻能在下呼吸道進行複製,所以不可能出現持續的有效人傳人,這是該病毒的病原學特征所決定的。”舒躍龍說。
雖然目前全球隻有6位患者,但舒躍龍和盧洪洲均表示,疫苗研發仍應提上日程。“可以儲備疫苗研發的技術,但目前沒有必要生產該疫苗。公眾也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不要與活禽接觸。”盧洪洲說。
在禽類中傳播範圍正擴大
舒躍龍介紹,2014年5月,四川省報告了我國第一例,也是全球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截至2016年1月4日,我國累計有3個省份報告6例H5N6禽流感病例,其中四川省1例、廣東省3例、雲南省2例,死亡4人。
此外,數據顯示,2014年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是2例,2015年是3例。這是否意味著該病毒會在今年造成更大的影響?舒躍龍表示,從病原學上看,病例的增多並不意味著病毒傳播能力的增強。但H5N6禽流感病毒在我國禽類的傳播範圍正在不斷擴大,僅2015年農業部就報告30多起H5N6禽流感疫情。“這需要農業、衛生等相關部門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