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ACR的一項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經腫瘤壞死因子TNF抑製劑的治療與淋巴瘤的風險增加之間未發現有聯係。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英國類風濕關節炎流行病小組的Louise K. Mercer博士說:“並沒有證據證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淋巴瘤的風險會因抗-TNF治療而增長,但需要繼續隨訪,因為隨時間變化情況可能出現改變。”第一次研究發現,在應用TNF抑製劑的1152名患者中有4名患有淋巴瘤;第二次研究發現19591名患者中有95名患有淋巴瘤,其中55%在應用TNF抑製劑;第三次研究發現在應用TNF抑製劑的6604名患者中有26名淋巴瘤患者。
加強已有證據
Louise K. Mercer博士以及其同事進行的這項前瞻性研究對比了兩組自2001到2009年加入英國風濕病生物製劑注冊係統的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並一直隨訪至2010年。
以3465名患者接受非生物製劑的改變病情抗風濕藥物(DMARDs),11987名患者接受了TNF抑製劑治療作為基線,DMARDs組患者大多年紀較大且多為男性,TNF抑製劑組患者多病程較長且就基線而言健康評估調查表評分較高。經患者醫師調查表、患者調查表、日記,以及國家衛生服務係統癌症和死亡登記的記錄來確保這些病人的癌症診斷。
本研究以13186名接受DMARDs治療的患者以及66353名接受TNF抑製劑治療的患者的數年隨訪為基礎。在DMARDs組,有20名確診淋巴瘤;在TNF抑製劑組中,有64名確診淋巴瘤(分別為152/100000人年以及96/1000000人年)。通過調整混雜因素如年齡、性別、疾病特征、使用類固醇/環磷酰胺以及吸煙等,並沒有發現經TNF抑製劑治療的患者患淋巴瘤的風險與未經其治療的患者有區別。
Louise K. Mercer博士說每年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有130人患淋巴瘤。DMARD組中有5名患者確診為霍爾金淋巴瘤而TNF抑製劑組有9名確診;DMARD組中有16名患者確診為非霍爾金淋巴瘤而TNF抑製劑組有55名確診。
本實驗的優勢在於調查的規模、患者的詳細資料、癌症病例的確診,以及使用傾向模式來調整混雜因素。但由於國家癌症登記報告的滯後性,完整的隨訪資料並沒有保證及時有效,仍需要進一步的隨訪。
淋巴瘤患病的首要風險為疾病本身而非藥物
來自芝加哥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的Eric Ruderman博士說,“這信息告訴我們淋巴瘤患病的首要風險與疾病相關,而並非來自藥物。”然而,所有TNF抑製劑的標簽上都會標注患淋巴瘤風險的存在。“現在回想起來,所有的數據都表明增長的風險幾乎完全歸因於疾病,而不是藥物。風濕科醫生和患者應該都比較樂意接受大部分的患病風險是與疾病相關的。” Eric Ruderman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