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環湖醫院核磁共振室、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放射科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擴散加權成像(DWI)鑒別腋窩炎性增生性與轉移性淋巴結的價值。研究指出,rADC值相對於常規MRI序列能更準確地鑒別淋巴結的良惡性,細胞密度可能是影響兩組淋巴結rADC值差異的關鍵因素。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92卷第9期《中華醫學雜誌》上。
將40隻健康雌性新西蘭大白兔隨機平均分成2組,分別建立腋窩炎性增生性和轉移性淋巴結模型,建模成功後行常規MRI及DWI檢查。觀察兩組淋巴結在MRI上的信號強度並於T2WI上測量其數值,於T2WI、DWI和ADC圖上分別測量並比較兩組淋巴結與同層麵背側肌肉的相對信號強度(rSIT2WI、rSIDWI)和相對表觀擴散係數(rADC)值;應用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ROC)分析rADC值對良惡性淋巴結的鑒別診斷效能;以病理學為基礎,分析兩組淋巴結的rADC值與細胞密度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兩組淋巴結的大小、rSIT2WI、rSIDWI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炎性淋巴結的rADC值高於轉移性淋巴結,分別為0.91 ±0.14、0.64±0.18,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879,P=0.03),但仍存在小部分重疊。當rADC值取最佳閾值0.780時,其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6.2%和74.4%。兩組淋巴結的rADC值與細胞密度呈負相關(r=-0.53,P=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