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計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關於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中醫迎來多重利好。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國家局對中醫支持積極運用的是醫保杠杆,通過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支付範圍等方式積極對中醫藥給予支持。文件要落到實處需要醫保部門多方麵的配合了!
下麵是一些相關利好。
一、逐步擴大中醫藥報銷範圍。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要積極協調醫保部門,切實落實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政策規定,在規範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納入醫保支付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針灸、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範圍,鼓勵提供和使用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適當提高新農合中醫藥報銷比例。
二、探索鼓勵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醫保支付政策。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通知》(衛計生發【2013】21號),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各地要充分考慮中醫藥和中醫醫院特點和實際情況,通過區分中醫醫院類型、級別、服務特色以及承擔的基本醫療服務量等,積極協調醫保部門合理確定醫保付費總額控製指標和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支付標準,尤其是在住院治療中引導運用成本相對較低、療效較好的中醫診療項目。
在確定單病種付費標準時,探索按區域內中、西醫務病種綜合平均成本測算,實現“同區域、同級別(醫院)、同病種、同費用”。鼓勵各地探索符合中醫藥和中醫醫院特點和實際情況的醫保支付政策和措施,引導中醫醫院和醫務人員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三、中醫藥門診可算是首診。
積極推動公立中醫醫院參與建立分級診療製度。初步實現三級中醫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分工協作機製,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製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對基層中醫藥服務體係不健全、能力較弱的地區,要區別對待中醫醫院,將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範圍,充分發揮中醫醫院的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首診看中醫的需求。
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同步開展中醫藥診療慢性病分級診療試點工作。鼓勵中醫類別醫師積極參加簽約醫生團隊,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危險因素幹預和疾病防治。
四、鼓勵辦中醫診所
大力推進社會辦中醫。鼓勵社會力量優先舉辦婦科、兒科、骨傷、肛腸等非營利性中醫專科醫院,發展中醫特色的康複醫院、護理院,支持提供中醫特色的老年病等服務,引導其向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鼓勵舉辦隻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32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對這兩類機構不作布局限製,取消具體數量和地點限製。支持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鼓勵探索公立中醫醫院與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加強業務合作的有效形式和具體途徑,並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