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移植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作者:蔣建文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0-12-01

  樊嘉教授

  報告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 複旦大學肝癌研究所  樊嘉

  術後複發轉移是影響肝移植治療肝癌療效的重要因素。國內外眾多移植中心的經驗均表明,選擇合適的適應證是預防肝癌肝移植術後複發轉移的關鍵因素。目前肝移植治療肝癌的最佳適應證仍為Milan標準,也有一些擴大標準如複旦肝研所提出的“上海複旦標準”等。由於移植適應證的擴大將使大量的肝癌患者納入移植隊列,勢必對器官資源的分配產生重要影響。肝癌肝移植適應證應在保證稀有供肝資源的最合理使用及救治更多肝癌患者間尋求平衡。術前對預後的準確預測將有助於病例的選擇。腫瘤的分子指標、尤其是血漿/血清腫瘤標誌物結合腫瘤的病理學特征將有助於預測準確性的提高。 

  由於肝源的缺乏,等待時間的延長導致候選患者的退出率達20%。大多數研究中心都會在等待供肝期間給予輔助治療以延緩腫瘤進展。對等待肝移植患者術前進行新輔助治療研究表明,射頻消融可獲得最高的完全壞死率(12-55%),而化療栓塞僅為22-29%,不過這些治療對於等待移植過程中的退出率、複發率、及生存時間的影響仍不確定。對於降期處理方麵,目前尚沒有隨機對照試驗或大型病例對照研究的數據,尚需通過臨床研究對降期處理進行評估。移植術後的輔助性化療及換用抗腫瘤特性的免疫抑製劑-雷帕黴素等措施的價值目前僅通過一些非隨機對照研究得到評估。 

  肝癌肝移植的總體療效優於手術切除治療,但麵對肝移植的特殊現狀,對可以手術切除的患者先行手術切除,腫瘤複發後再行移植的“挽救移植”也是可行的策略。這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肝的短缺,同時也保證了遠期生存率。 

  深入研究原發瘤的特性、移植術後患者的免疫狀態與腫瘤複發的關係,篩選準確反映肝癌肝移植預後的預測指標,並對高危複發風險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幹預治療,複發轉移後的綜合個體化治療將會提高肝移植治療肝癌的療效。

關鍵字:移植,樊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