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壇網訊(通訊員錢鈺玲 記者程守勤)“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我國古代醫學家就已經談及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心身醫學也重點關注心理問題與軀體疾病之間的密切關係。有人渾身疼痛,四處求醫無果,其實身體沒病,隻是心理作怪。盡早識別病治療心身疾病,不僅能幫助患者早日告別痛苦,還能節約醫療資源。
綜合醫院60%以上的患者是心身問題
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辦的第二屆國際心身醫學前沿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有調查顯示到綜合醫院就診的患者中隻有38%的人是單純的軀體疾病,剩餘62%的人都是心身疾病或心身障礙。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說,應激是心身疾病的根源,緊張的生活、競爭的壓力、超負荷的工作等都可能導致內心的矛盾衝突,進而引起身體的異常反應;反之,長期的軀體疾病困擾也會引起焦慮、擔心等不良心理狀態。
6種人壓力山大 容易出現心身疾病
袁勇貴主任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心身疾病呈現出一定的職業特征,程序員、醫生護士、公交司機、媒體人等相對來說出現心身問題的較多,慢性病患者及精神疾患家屬也是高危群體。
程序員
最近有人提議將10月24日定為“中國程序員日”,因為他們太辛苦了。都說伏案工作者傷不起,程序員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晝夜連軸轉,還要承受巨大的項目壓力。“曾經在門診多次遇到前來谘詢的IT從業人員,有的很年輕,他們反映的主要問題是晚上睡不著,隻能吃安眠藥,整個人消瘦憔悴”袁勇貴主任說,這是一種很典型的睡眠障礙,超負荷的工作以及巨大的工作壓力影響了他們的睡眠質量。
醫生護士
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曾經針對醫護人員的健康焦慮開展過一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20%的醫生和30%以上的護士存在焦慮。由於職業緣故,他們整天麵對疾病、痛苦、死亡,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焦慮,總是擔心自己生病,有些甚至好端端地就肚子疼、頭疼。
公交司機
“我每天一走上公交車就想上廁所,真去了又解不出來”,這是一位公交車司機向袁勇貴主任傾訴的痛苦。每天同一條線路要開8趟,每趟1個半小時,遇上堵車就要2個小時,•工作很辛苦,越來越複雜的路況讓他感到壓力很大,每天都擔心會不會撞到突然衝出來的電瓶車或行人。時間長了,這位公交車司機就總感覺肛門腫脹想上大號。
媒體人
袁勇貴主任還指出,媒體工作人員也麵臨很大的壓力,他們為了一個選題費盡心思,為了一篇稿子熬到深夜,為了收視率閱讀量憂心忡忡……因此,他們中不少人都有失眠問題,還總感覺頭疼、心慌等。
精神疾患家屬
家中有精神疾患的,家屬需要長期小心翼翼的照顧,不僅正常的家庭生活被打亂,身心還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生怕引起患者心理的波動或發生意外,可能出現明顯的焦慮、擔憂。袁勇貴主任發現自己接診的患者中,很多家屬的心理狀態也是堪憂的。
慢性病患者
原本有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甲亢、功能性胃腸疾病等的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接受治療。病去如抽絲,長年累月承受著病痛,無法過正常生活,身心受到煎熬,有可能伴發心理問題,而負麵的情緒心理也會加重病情。
盡早幹預 解綁身心
專家提醒,身體上查不出任何疾病,卻一直倍受頭痛、腹痛、失眠、進食困難等折磨,可以到心理精神科看看是不是心身疾病,其實,一旦在心理精神科得到明確診斷後,治療起來就沒那麼複雜了。針對心病病因加以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和放鬆身心,很多患者的症狀都能得到緩解,越早幹預治療效果越好,患者也能盡快擺脫折磨。平時工作壓力大的人要擠出時間來放鬆身心,不管是做瑜伽、練太極還是簡單地冥想都能解綁高度緊繃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