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的防治

作者: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皮膚科 楊希川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2-10

丘疹性蕁麻疹、單純性癢疹

蟲咬皮炎又稱,是指昆蟲叮咬人類皮膚而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病,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蟲、蚤、虱、蟎蟲及其他昆蟲。

臨床特點

        1.兒童最常見,成人也可發生。

        2.春秋季節高發。

        3.多位於暴露部位,但非暴露部位也可發生。

        4.皮損為局部紅腫,常呈梭形,表麵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有時可見叮咬痕跡。

        5.自覺奇癢,有時有刺痛、灼疼。

        6.一般3~5天可消退,如繼發感染,則可遷延較久。如果病因不能去除,原有皮損消退,還會有新的皮損出現。

治療與預防

        1.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和勤曬衣被,盡量不要養寵物,防止蚊蟲叮咬,消滅跳蚤、蟎、臭蟲等。對於易發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節盡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2.一般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激素軟膏,合並感染時可給予抗菌素。

        3.有全身症狀可用抗組胺藥物如依巴斯汀、西替利嗪等,如果非常嚴重,必要時使用激素治療。

        本病最常見於兒童,而且比較重,但多數兒童隨年齡增長,發病率會下降,即使發生,往往也比較輕。

關鍵字:蕁麻疹,皮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