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患者男性,25歲,近3年來自覺頭皮瘙癢、頭皮屑增多、頭皮油膩、頭發細軟、脫發明顯,尤其洗發時脫發量多。家人發現患者頭頂毛發稀少,而患者照鏡子時也見到自己兩鬢角區域發際線有後退跡象。患者感到很焦慮,前往醫院就診。追問病史,患者無基礎疾病,無頭皮外傷史,否認物理化學可疑物質接觸史,營養較好,平時喜好辛辣油膩食物,且因工作忙而長期熬夜。患者父親也有類似脫發。血常規、甲狀腺功能、皮質醇、性激素等指標均正常。
分析
綜合該患者臨床表現、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實驗室檢查,考慮診斷為男性雄激素性脫發。
男性雄激素性脫發(MAGA),又稱男性型脫發(MPHL)、男性脂溢性脫發等,以進行性毛發稀疏為特征,伴有毛囊進行性萎縮。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時期,多於20歲~30歲發病。男性患者脫發可有多種模式,其中最常見的是額頂部退後型(圖)。最初表現為前額兩鬢角區頭發變纖細而稀疏減少,前發際向後退縮,逐漸向頭頂擴展,而頭頂部毛發也變稀疏,新生的毛發則變得細軟,缺乏光澤,脫發區皮膚光滑,可見纖細毳毛生長。嚴重者僅留下枕部及兩顳部的一圈發緣。一般無自覺症狀或僅有微癢等不適。患者可有家族史。
脫發除影響美容外,還會給患者尤其是年輕的男性帶來一係列的心理問題,如缺乏自信、抑鬱等。
診斷與鑒別診斷
MAGA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脫發類型,我們一般根據可能存在的家族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就能夠診斷。若患者的病史或體檢提示有其他潛在的疾病或脫發相關疾病,應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予以排除。
該病應與其他原因導致的脫發進行鑒別,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藥物(雄激素類、化療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抗癲癇藥物等)、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甲狀旁腺或垂體功能低下、腎上腺腫瘤等),以及其他毛發疾病如斑禿、瘢痕性脫發、拔毛癖等。
治療
解除患者思想負擔,避免過多洗滌及外用刺激藥物。應該注意調整心態,多參加休閑類體育活動,緩解精神壓力;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注意飲食,少吃油膩多糖及辛辣的食物。病情越輕,存活毛囊越多,治療效果也越好,應注意早發現、早治療。
藥物治療
口服藥物非那雄胺 這是一種合成的類固醇類化合物,該藥為口服,每日1次,每次1 mg。一般於服藥3個月後毛發不再脫落,6~9個月頭發開始生長。連續服用1~2年達到較好療效。如果治療1年後無明顯療效,則建議停用。
該藥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通常較輕,一般不必中止治療。其主要不良反應是性欲減退、陽萎及射精減少。偶見射精異常、乳房觸痛或腫大、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瘙癢、蕁麻疹和口唇腫脹)和睾丸疼痛等。不良事件多數在繼續治療後逐漸消失,若中止治療則在幾天或幾周後消退。本藥不適用於兒童、婦女;對藥物所含任何成分過敏者禁用;肝功能異常者謹慎使用;腎功能不全患者則可按常規劑量服用。應特別注意的是,45歲以上男性在接受非那雄胺的治療之前應先檢查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因為非那雄胺可以降低PSA水平,從而影響前列腺癌的發現和診斷。
外用藥物米諾地爾 該藥通過影響毛囊的調節機製、促使血管生成、擴張頭皮血管、刺激毛囊上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來達到促進毛發生長的目的。根據藥物濃度不同有多種劑型,如2%、5%米諾地爾溶液,每日2次,每次1 ml。米諾地爾安全性較好,主要不良反應為接觸性過敏反應,可出現瘙癢和頭皮脫屑的症狀,塗藥後短時間內的輕度瘙癢患者一般能夠耐受,不需要特殊處理;少數患者出現多毛症,停藥幾周後消退。
毛發移植及其他
若毛囊已經明顯萎縮或者上述治療均沒有效果,可考慮行手術治療。其他措施有佩戴假發、積極治療脂溢性皮炎等。
小結
當患者出現以頭頂和(或)兩鬢角區為主的脫發時,在排除患者營養不良、內分泌疾病、其他脫發疾病及可能相關藥物史後,可診斷為雄激素性脫發。患者可有家族史。與其他毛發疾病並存時,需特別注意鑒別。
該病預防之關鍵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合理,避免熬夜,減少壓力等。同時,醫生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治療該病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