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 J Med 362;18,2010年5月6日)在線發表了一篇熱點透視文章,指出50年前在中國幾乎絕跡的性傳播感染性疾病(STI)――梅毒已在中國上海成為最常報告的傳染病。
文章指出,2008年,中國平均每小時就有1例以上先天性梅毒患兒出生。梅毒報告例數的劇增很少見。梅毒對公共健康可造成顯著影響,例如,梅毒患者罹患和傳播HIV的風險增高,妊娠梅毒女性中超過半數出現流產或死胎。
過去20年間,中國社會變化的廣度和深度遠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商業化性產業亦隨之出現,這對梅毒的傳播和控製造成了深遠影響。在中國,賣淫嫖娼者和男同性戀者備受譴責,這一方麵有利於對邊緣化人群實施梅毒控製,但另一方麵也造成了大範圍梅毒篩查的障礙,並且有礙上述高危人群獲得必需的正規救治。
如何為倍受責難的高危人群提供梅毒檢測與控製的係統方案是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日益增多的倡導組織有助於為邊緣化人群提供相關谘詢和梅毒檢測,這種做法在中國許多地區已獲得成功。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的梅毒快速檢測方法簡單價廉,能夠在無需任何設備的情況下於30分鍾內得出結果,這使非傳統場所(浴室、娛樂場所以及其他商業性行為場所)的梅毒檢測成為可能,並且有助於使梅毒患者和其配偶接受治療。
在邊緣人群中成功實施梅毒控製方案相當複雜,同時也需要社會做出相應的調整。美國於1936年實施了全國性的梅毒診斷與治療規劃,從而使梅毒由不潔之症變為一種得到公共衛生關注的疾病。50年前中國在梅毒控製方麵亦經曆過此種變遷,關閉妓院、治療性工作者等措施使STI幾乎銷聲匿跡。盡管這種做法在當下中國已不可行,但上述做法的基本要素仍值得加以審視,即梅毒檢測和治療的常態化、多學科合作以及政府的深度支持。
由於中國的梅毒病例數不斷飆升,一些發病率最高的省份已為孕婦和高危人群提供了免費的梅毒篩查和治療方案。中國政府亦正在對STI擴展治療對新發HIV感染率的影響展開分析。上述政府性規劃為非傳統場所的梅毒檢測,以及相關倡導組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如欲控製梅毒並使其再次根除,就必須強化STI是一項公共衛生問題的理念,加強財政投入,並且提供技術支持。
圖 中國每10萬梅毒發病率及每10萬先天性梅毒患兒出生率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