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狀胬肉知多少

作者:伊文 來源: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日期:17-12-11

翼狀胬肉,俗稱“魚肉”,是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最為古老的眼病,中醫稱為“胬肉攀睛”,一般認為翼狀胬肉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結膜纖維血管組織增生的一種慢性炎症病變,嚴重時會損傷角膜。

翼狀胬肉不僅可以引起眼紅、流淚、異物感及影響外觀及容貌,當胬肉向角膜中央進展時可引起散光,若遮蓋瞳孔則將嚴重影響視力,肥厚攣縮的胬肉可限製眼球運動。一旦胬肉浸潤程度加深,達深基質層,形成瘢痕,即便手術也難以恢複到最佳視力狀態,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失明。

1

戶外勞動者是主要發病人群

我國翼狀胬肉患病人數預計在2000萬~5000萬,患者通常為30歲到60多歲。翼狀胬肉的發生與紫外線的損害密切相關,常年在外活動的漁民、農民等戶外勞動者是主要發病人群,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沿海城市翼狀胬肉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內陸城市。翼狀胬肉還與長期野外工作,受風沙、塵土、冷熱刺激及日光照射等因素有關。

2

預防勝於治療

據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專家介紹,預防翼狀胬肉,應盡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的刺激,盡量避免正午的陽光,如無法避免,應戴上寬邊帽,並配戴合適的太陽鏡,同時注意眼部衛生,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患沙眼或其他類型結膜炎時,應及時治療。如果因為“翼狀胬肉”引起眼部不適,炎症反複發作,引起視力下降或影響美觀,需手術治療。另外,還應切記定期到專科醫院複查,防止翼狀胬肉不斷生長。

3

從“易複發”到“零複發”

目前來說,翼狀胬肉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傳統的翼狀胬肉切除手術傷口較大,病患感覺疼痛,且複發率較高。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眼表專家采用先進的手術方法治療翼狀胬肉,即用帶角膜緣幹細胞的自體結膜移植。經過多年不斷優化,不僅翼狀胬肉切除後複發率低至接近零複發,而且,經手術治療後外觀效果極佳,多數人根本無法分辨出患者哪隻眼動過手術,甚至患者自己也會經常忘記哪隻眼曾有翼狀胬肉。

關鍵字:翼狀胬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