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撤稿了,基因編輯這把神器如何斬斷“敵人”頭顱?

作者:小鬆鼠 來源:轉化醫學網 日期:17-08-03

2017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聲明稱,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該論文撤回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這一轟動一時,爭議長久的事件終於可以平息了,但是科學家們探尋新的基因編輯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息。

今天(8月3日),Nature雜誌發布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最新重量級研究成果,來自中美韓三國的科學家第一次成功的利用CRISPR-Cas9係統在人類早期胚胎中對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安全修複。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三代基因編輯技術:鋅指核酸內切酶(ZFN)、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和CRISPR/Cas9。

而之前說過的“諾獎級”成果—在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了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描述NgAgo(格氏嗜鹽堿杆菌的核酸內切酶)編輯基因有效,而且與Cas9-sgRNA在切割哺乳動物基因組DYRK1A位點的效率上可以媲美。經過一係列事件的發酵,於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聲明: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而韓春雨團隊表示: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那麼,基因編輯如此火熱,如何實現人們對它的期望?

5月30號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Unexpected mutations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vivo”掀起軒然大波。該文章的整個實驗隻涉及了三隻小鼠,兩個處理的小鼠和一個未處理的對照小鼠,整個實驗隻基於一個sgRNA數據,隻顯示一個SNV的數據,這些數量都是嚴重不足的,動物數量和分組上的問題也連帶導致後期數據等諸多不合理之處。

但這不能否認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中脫靶確實是一個問題。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之一,張峰教授日前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Implications of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in CRISPR-based therapeutic genome editing”的新成果。研究稱,我們DNA中的天然差異可能會通過阻礙Cas9酶作用於正確的基因目標,從而削弱CRISPR技術精準編輯人類基因組的能力。

但也有研究證據表明,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某些疾病有可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上的應用最有可能的便是單基因遺傳病。例如,鐮刀型貧血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粘多糖病等。目前已發現的單基因遺傳病有6000多種,每年還在以10-50種的速度遞增。首段講到的“利用CRISPR-Cas9係統在人類早期胚胎中對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安全修複”便是基因編輯在單基因遺傳病中應用的實例。

基因編輯技術同樣在癌症中的吸引力也不小。

2015年Juno公司與基因編輯技術開拓者Editas公司簽訂了一項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Juno將借助Editas公司開發的CRISPR/Cas9技術輔助公司現在開發的CAR-T療法和TCR療法治療更多類型的腫瘤類型。

2016年6月21日,美國NIH的重組DNA顧問委員會批準了一項提議,它將利用CRISPR/Cas9來增強癌症療法。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旨在評估CRISPR技術的安全性。他們將從18名患有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和肉瘤的患者中取出T細胞,並對其進行3種修飾,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其中之一是改造細胞。

但是目前基因編輯技術還沒有被批準用於臨床疾病的治療,其臨床轉化任重而道遠。

關鍵字:韓春雨,基因編輯,單基因遺傳病,癌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