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廣東省將深圳、湛江、韶關作為經濟發達、發展、欠發達地區代表進行“醫改”試點。“醫改”的真正意義是讓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而不是單純做醫院內部的價格調整。省裏正式的文件還未出台,隻是物價部門在做調研工作,中央的新方案還未以文字的形式發到省裏,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去思考這個問題,去迎接新的挑戰。
我認為,在“醫改”的四大體係,八大支柱中,其他方麵主要是投入,而公立醫院的改革最為關鍵。雖然與醫院有關,但與政府的責任更大。比如,取消藥品的中間環節。這不是醫院造成的,而是政府規定的。公立醫院的改革涉及方方麵麵,尤為複雜,尤其是政體的改革,如管辦分開。新方案許多條款都是原則性的,讓各地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去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地去做。方案有目標,但是有很多的路可通向這個目標。
公立醫院怎麼改?今後醫院院長有多少權力,現在政府鼓勵公立醫院走職業化的道路,比如,現在有的醫院行政級別是副廳級待遇的,將來怎麼辦,有的醫院院長是很看重這個的。又比如,方案上說各省要保留少量的省部級醫院,少量是多少?
醫院擔心的切身利益,是因為“醫改”沒有把醫院的發展放進來。醫院的改革要有利於公立醫院的發展,要為醫院的發展去謀劃,而不能限製醫院的發展。醫生的發展要靠醫院生存而生存,如果發展的平台都沒有,醫生隊伍就會煥散,人心浮動,還有心思去做科研和醫療嗎?去為病人治病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如果參考國企的改革模式,醫院的前途如何?那今天的國企就是明天的國有醫院。兩權分化,按市場規律大浪淘沙。可能技術含量越高,價格越高,走職業化的道路是一個方向。激勵醫生去去鑽研,去提高為病人治病的能力,涉及到科研的運轉機製,通過百姓的處方去評價科研的運轉;醫生要科研、臨床雙改革,做好一個醫生不應該用科研來做指導,科研是為臨床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