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高海鵬:作為一個普通醫生、醫院管理者,確實感到“醫改”是必要的。關鍵是怎麼改。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醫療體製讓他的人民十分滿意,沒有一個成功的模式,做起來非常難。“醫改”有四個大方麵的改革,公共衛生的改革、醫療保障體係的改革、藥品流通體製的改革、醫療服務體係的改革(公立醫院的改革)。從具體的改革來說,我認為最難的在醫院。
全國約2.9萬家醫院的改革,難點在哪兒?不是在鄉鎮衛生院,不是在社區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全由國家負擔,條件將會更好,因此不會產生阻力。因為現在國家要力保縣、鄉衛生院。涉及到根本利益的是其餘的、為數不多,但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中型醫院。這些醫院是人民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在社區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看不好的病可以到大中型醫院來,如果大中型醫院出了問題,那麼最後一道關卡就無法保障人民的健康,醫療服務就失敗了。
公立醫院的改革,不論怎麼改,隻要醫生和護士這兩類人不滿意,那麼改革就不能算成功。他們不滿意,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自然受到影響,那麼人民就不可能滿意。我覺得,目前沒有人敢稱自己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當今社會現實的、大中型醫院改革的道路。這是真正的醫療衛生體製的改革和難點。
現在的問題是,涉及到價值判斷的時候,各種觀點都出來了,那就不是簡單的對與錯的問題了。公立醫院根本的難處是在尋找公平與效率的平衡點。公立醫院改革存在的問題與當前中國社會改革麵臨的問題是相同的。不要效率,醫院不能有效地向前發展;不要公平,又容易引起動蕩,也影響發展。如何掌握這個度和平衡點是很難的。對管理者而言,從來沒有你從一個好的和一個壞的決定之中選一個的情況,永遠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可是你怎麼決定哪一個“更壞”呢?比如有這樣1個病人,他腦血栓形成同時有胃腸道出血的,醫生怎麼辦?當你用止血藥的時候,胃腸道出血止住了,腦血拴加重了;當你用抗凝藥把腦血管打通的時候,胃腸道出血加重了。我認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難點在如何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問題。
公立醫院的改革應該是謹慎的、漸進的、需要時間的,不可魯莽,不會突變,不會是短暫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