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惡性腸道息肉手術率呈上升趨勢
盡管可接受內鏡治療,但許多美國患者還是接受了非惡性結直腸息肉的手術治療。近日研究人員量化並考察了全美代表性樣本中,非惡性腸息肉手術的變化趨勢。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10 -
減肥手術增加自殺和非致命性自我傷害風險
減肥手術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對於心理健康可能有不良影響。近日研究人員考察了肥胖治療中,手術與非手術患者的自殺以及自殘風險差異。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10 -
精準操縱腸道菌群可緩解結腸炎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腸道中的細菌群體進行精準編輯來阻止或減輕結腸炎小鼠模型中的炎症嚴重程度。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月3日在線發表在...
來源:生物穀 2018-01-10 -
特定腸道共生細菌提高癌症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特定的共生細菌---天然地棲息在腸道中的微生物群體---菌株能夠提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對免疫治療藥物的反應率。相關研究with ...
來源:生物穀 2018-01-09 -
腸道細菌影響癌症免疫療法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8年1月5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來源:生物穀 2018-01-09 -
朱曉東:預防胃癌要做到三管齊下
我國是胃癌大國,發病率長期位居世界前列,發病人數占據全世界胃癌患者的40%以上。在胃癌的發病人群中,50-80歲是胃癌的發病高峰,因此長期以來,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胃癌隻...
來源: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18-01-08 -
胃腸道內鏡中急性鎮靜並發症相關影響因素
在大多數國家,胃腸道內鏡需要鎮靜措施,這導致額外的並發症風險增加。由於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樣本數量有限,腸胃道內鏡並發症的發生率差異顯著。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08 -
亞太區結直腸評分可評估IBS患者腫瘤風險
亞太區結直腸檢查評分 (APCS)是多種胃腸道疾病腫瘤風險預測的評估標準。近日研究人員考察了APCS係統對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結直腸晚期腫瘤危險因素的評估效果。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08 -
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變化和長期減肥效果
肥胖和腸道菌群都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近日,糖尿病領域權威雜誌Diabetes Ca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全麵探討減肥飲食幹預是如何改變腸道菌群相關的代謝物,...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08 -
推薦使用統一ALT判斷值時應重視的問題
ALT是臨床用以了解患者有無肝細胞損傷的常用實驗室檢測指標,其臨床靈敏度及特異性取決於區分“正常”或“異常”檢測結果時所選用的判斷值(cut-off point)。過去普遍以“...
來源:臨床肝膽病雜誌 2018-01-08 -
Rockall評分對消化性潰瘍出血長期預後的影響
Rockall 評分高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治療後30天的複發及死亡風險增加。終止質子泵抑製劑治療對消化性潰瘍出血預後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近日研究人員開展為期3.5年的研究,對高...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08 -
中國內鏡篩查食管癌的效果分析!
近日,消化病領域權威雜誌Gut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中國食管癌內鏡篩查(ESECC)項目的基線招募和篩查設計和初步結果;這是評估內鏡篩查食管鱗狀細胞癌(ESE...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08 -
Gut:各期胃炎患者癌變風險評估
可操作的與胃癌風險聯係的胃炎評估(OLGA)可有效評估各期胃炎(0-IV)的癌變風險。近日研究人員開展前瞻性研究考察各期胃炎患者的腫瘤風險。
來源:MedSci梅斯 2018-01-08 -
0.3秒測癌,日本借助人工智能診斷大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
來源:中國體外診斷網 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