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光岩教授
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
《今日口腔》副主編
《今日口腔》:請談談20年前您的工作內容、方式、環境等,現在和那時相比您覺得當時可能都無法想到的改變有哪些?
俞光岩教授:與20年前相比,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信息技術(IT)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中最明顯的是“無紙化”辦公的普及,這在20年前可能無法想象。例如,當時學術投稿為手寫稿紙,郵寄投稿,稍先進一些的會用打字機敲出後再寄出,後期的多次稿件修改、確認等均通過紙質方式進行,周期漫長。現在,大家通過電子郵件、網上投稿等方式,效率大大提高。
IT的發展對口腔行業的影響表現在數字化醫學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大量數字化醫療設備出現,相應的操作方式也發生改變。兩年前,我在國外開會時就有數字化醫學專題討論會,大會傳遞出的信息是:如果一個人對IT缺乏足夠的知識,那麼其生活、工作將很難開展,對於口腔醫師來說,也是如此。中華口腔醫學會2015年年會的主題即為“數字醫學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以呼籲和引導口腔醫務工作者學習IT相關知識、技能,更好的應用到臨床治療中,不斷提高診療水平。
《今日口腔》:現在和20年前比,如果請您總結出3大變化,您認為中國整體口腔行業的3大變化是什麼?
俞光岩教授:一是口腔醫療隊伍的壯大。口腔醫師在解放初期很少,改革開放後其隊伍快速發展壯大,尤其近20年增長加速。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參加口腔醫師資格考試者就有約2萬人(包括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
二是民營口腔醫療迅速發展。主要包括兩方麵,首先,從業界體量來看,民營口腔機構數量增長較快,民營口腔醫師數量與公立醫院口腔醫師數量基本半對半,且其增速超過公立;其次,民營口腔醫師素質的改變,總體學曆、知識層次明顯提高。在以前,很多口腔診所為師徒或祖輩傳承,一般醫師學曆較低,少有正規大學畢業後開業的,而現在很多診所開業者均從正規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畢業,且有很多碩士、博士、甚至海歸醫師開診,也有很多教授、主任醫師的加入。
三是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這表現在很多方麵:①成功舉辦國際會議,如2006年在深圳成功舉辦世界牙科聯盟(FDI)大會,2009在上海舉辦國際口腔頜麵外科大會,2014年在西安召開亞洲口腔頜麵外科大會等,使我們中國口腔醫學在國際同行中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明顯提升;②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如今年國際牙科研究協會(IADR)大會在美國波士頓召開,據統計我國學者共有200餘人參會,僅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就有60餘人,且在大會期間舉辦了展示中國口腔的“中國之夜”活動;③不斷加強的國際合作,如國際口腔頜麵外科醫師協會在中國設有兩個國際口腔頜麵外科醫師協會口腔頜麵腫瘤和重建培訓中心,一個設在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另一個設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來中心學習和培訓的醫師除來自亞洲各國外,還有來自德國、俄羅斯、羅馬尼亞等歐美國家的;近期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合作,建立了聯合培訓中心。當然,國際會議的舉辦與參與,以及國際培訓中心的建立隻是中國口腔日益國際化的標誌性活動的一方麵,這些均說明,我國的口腔醫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
《今日口腔》: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在2004年成立,您作為會長,請介紹下該協會開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方麵?
俞光岩教授:首先,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與中華口腔醫學會緊密合作、分工各有側重,開展了口腔醫師定期考核、繼續教育、規範化培訓等工作,幫助基層口腔醫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其次,口腔醫師分會為幫助口腔醫師適應醫療環境的改變開展工作。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醫患關係緊張,這需要來自國家、社會、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多方的共同努力來改善。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為此舉辦“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質量”等培訓活動,幫助口腔醫師進行維權、醫療糾紛處理,目的是避免醫療糾紛,改善醫患關係。
《今日口腔》:20年走來,有快速的前進和成長,也仍有未能解決的問題和值得探討的內容,請您談談中國口腔發展中有哪些方麵還有待提升?俞光岩教授:20年來,我國口腔醫學教育、口腔醫療服務、口腔產業均出現快速前進和成長,但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口腔醫學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縱觀各發達國家,其整體口腔醫療水平均較高,整體醫療較規範,有質量保證,而我國基層口腔醫療機構與幾大口腔醫學重點院校的專業水平差距懸殊。重點口腔醫學院校的專業和學術水平與國際一流水平接近,且還具有規模大等優勢,椅位、醫師數量、患者數量均較多,高水平的口腔醫師也往往集中在這些大醫院裏麵,但大量基層口腔醫師的專業水平相對較低,這一點應予以重視。
第二,原創性的口腔醫學技術和理論創新不足。我們現在的新技術、新理念基本上是以引進、吸收、消化為主,因此,尚需要繼續增加技術儲備、技術創新能力驅動和對技術創新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第三,口腔專業技術人員與理工類專業技術人員合作尚不足。在國內,很多口腔醫師尚缺乏“醫工結合”理念,而很多醫療器械的研發均是“醫工”合作研發的結果。
《今日口腔》:觀現在,中國公立和民營口腔均蓬勃發展,口腔產業也在不斷優化中,就口腔醫師、口腔醫療機構和口腔產業這三方麵,請談談您對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想法。
俞光岩教授:對於中國口腔的發展,無論對口腔醫生、口腔醫療機構,還是口腔產業界,其都具有一個共同目標,即發展中國口腔醫學事業。三者為此共同目標緊密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終將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口腔醫療服務業與產業的共同發展。我們在口腔展會上與企業進行交流,常常說口腔學術界與口腔企業界是一家人,因為口腔醫學不同於其他醫學的特點是操作性強、技術要求高,其進步與器械、材料的改進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口腔醫師和口腔企業界緊密合作,形成良性循環,共同推動口腔醫學的發展。
目前,國內的口腔產品市場還以進口為主,我們非常注重民族口腔醫療產業的發展,期待口腔醫師能更多的參與到產品研發中,通過口腔專業人員的支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推動口腔器械、材料的國產化水平和應用。作為政協委員,我曾經提出“倡導使用國產醫療器械,促進民族醫藥工業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國產品牌生產企業的質量監督,並將產品售後服務納入其質量保證體係中;建議醫院管理者和醫師在質量有保障的前提下,首選國產品牌,並向患者及家屬推薦國產品牌。
《今日口腔》:中國最早的口腔展會迄今也有20年了,口腔展本身的發展也微縮了我國口腔業的發展過程,對於展會的價值,您如何評價?(采寫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記者龍華喬朋豔)俞光岩教授:我從
1996年任北大口腔醫院院長後,開始參與展會的組織工作,展會期間不僅有醫療器械的展覽,還有大量學術活動以及實操演示,能夠把器械和材料的展覽與學術活動相結合,強調實用性,為口腔醫師,尤其是民營、基層口腔醫師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麵,展會建立的交流平台明顯促進了口腔產業的發展,很多產品通過展會被廣大口腔醫師所知曉,並快速進入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