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是第1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治療,律動生活。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係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震顫,肌肉僵直,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 症狀多先從一側肢體出現,逐步擴展至對側或全身,疾病晚期患者僵臥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最早係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當時稱該病為“震顫麻痹”。後來人們發現除了震顫外,尚有麵具臉(麵部表情減少、呆板)、慌張步態(走路時小碎步且越走越快)、小寫症(寫字越來越小)、行走時上肢無前後擺 動等其它症狀,認為稱“麻痹”並不合適,所以建議將該病命名為“帕金森病”。
迄今為止,原發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主要與年齡老化、遺傳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有關。遺傳因素約占10%,可以做基因檢測明確。
據統計,全球有大約450萬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 中國 。 中國目前已有220萬的帕金森患者。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患有帕金森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約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歲以上患 病率達3%-5%,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殺手”,而且每年新發病例近十萬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 到500萬。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趨於年輕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總人數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