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在乳前牙反(牙合)中,牙性和功能性反(牙合)較常見,頜骨畸形一般不明顯。在慢性扁桃體炎等情況下,舌體常向前伸並帶動下頜向前形成前牙反(牙合);在乳尖牙磨耗不足等情況下存在早接觸和(牙合)幹擾致下頜前伸;不良哺乳習慣、咬上唇習慣、前伸下頜習慣等均可導致乳前牙反(牙合)。
矯治時機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早期矯治一般在4歲左右進行。如果矯治時間太早,患兒往往難以配合治療;治療時間太晚,乳牙牙根已開始吸收,則應觀察暫不矯治。矯治時應當考慮以下兩點:一方麵要判斷牙根發育情況,當牙根發育超過3/4時,可施加輕力;另一方麵要考慮間隙大小,如果間隙不足應當先開展間隙,然後戴用矯治器糾正反(牙合)。
早期矯治原則和方法
盡早去除病因,對於牙性反(牙合),如果存在咬合創傷,造成牙齦退縮、牙齒鬆動等病理改變或引起下頜的偏斜必須盡早矯正;常使用上頜(牙合)墊舌簧矯治器、上頜導弓式(牙合)墊舌簧矯治器、下頜聯冠式斜麵導板等。
對於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應盡早進行矯治,去除咬合幹擾(如調磨乳尖牙),使用肌功能矯治器(Myobrace)、Frankel Ⅲ等,同時配合肌功能訓練;骨性反(牙合)患者,建議轉診至正畸專科醫師進行治療。
保持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矯治後,不須戴用機械保持器,通過正常咬合即可維持。建議繼續進行肌功能訓練。一些患者替牙期又出現前牙反(牙合),則須再次進行矯治。乳牙反(牙合)矯治後,恒牙反(牙合)的可能性減小,即使發生,症狀也大多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