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於2011年11月29日在清華大學召開,公共衛生界呼籲媒體應更關注慢性病。
本屆大會主題為“健康家庭與慢病防治”。慢性病已經取代流行性傳染病,成為導致我國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衛生部部長陳竺11月13日說,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病已經成為衛生界麵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經達到85%以上,而且用於慢病治療的費用也達到衛生支出的68%左右。
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軍教授認為,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疾病譜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慢性病應該越來越被重視。
景軍說:“健康家庭’的主題很重要,尤其是以家庭為對象做健康促進。影響家庭成員健康的最主要原因是飲食等生活習慣,而人的這些健康行為國家無法控製。因此,我們要倡導‘健康家庭’,要把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以家庭為單元推廣下去。”
我國慢性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和醫療費用增長的主要原因。由慢性病所致的人、財、力的消耗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社會負擔。據統計,1980年的全國衛生總費用中,居民投入占23%,2001年上升至60.5%。1991年至2002年國家衛生投入絕對值增長3.84倍,人均GDP增長了3.35倍,而居民個人衛生投入增長了8 .78倍,大病費用在政府和居民投入中不斷增加。
“今天政策部門在公共健康投入決策上,更多受製於有新聞價值的突發傳染病和怪病,而不關注那些媒體不報道或少報道的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慢病,”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李希光說,“我們的政府要多一些科學判斷,少一些新聞判斷。”
本屆大會宣布啟動“中國百歲工程”。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沈誌祥說,該工程以基因的適應性和穩定性為標準,生命科學、生物科技和中醫藥文化為幹預手段,致力於把人類壽命和健康狀況推向生命的極致狀態。該工程的目標是“60歲以上不生病;70歲以上不衰老;80歲以上可駕車;90歲以上可旅遊 ;100歲以上生活自立”。
一年一度的中國健康傳播十佳論文獎評選範圍本屆大會較往年有所擴大。基本涵蓋了2011年度中國國內健康傳播領域全部已發表的學術論文和作者投稿,大會組委會委員顧小琛說,“這更能體現該獎項在我國健康傳播學術研究領域的權威性。”
本屆大會頒發的2011年度中國健康傳播好作品評選範圍包括刊發日期從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的關於“醫藥改革與行業動態”、“疾病預防與疾病控製”、“健康行為與家庭保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相關主題的新聞作品約300萬篇。顧小琛說,經X-GOT輿情監測係統自動去重處理和按照作品影響力排行,得到前100篇作品,又經大會籌備委員會初評產生50篇入圍作品,送本屆中國健康傳播好作品評審委員會評審,最終產生獲獎作品21篇。
新聞背景:
中國健康傳播大會由衛生部和清華大學在2006年共同發起,每年一屆,已成為公共健康領域最具權威的品牌盛會。其宗旨為“倡導健康行為、共創健康社會”。每屆大會吸引了政界、醫藥界、學術界、媒體界、企業界的數百位領導、專家、學者、記者廣泛參與交流,並頒發“中國健康傳播好作品獎”和“中國健康傳播十佳論文獎”。
本屆大會的主辦單位包括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到會並致辭。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梁曉峰、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軍、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等都在會上發表了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