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一種慢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最初由牙周病原體感染引起,最終導致牙槽骨吸收、牙齒活動和牙齒脫落。全球嚴重牙周炎患病率為10.8%。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成人中幾乎90%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35-74歲人群中約30%患有嚴重牙周炎(III期和IV期)。
雖然感染和炎症主要表現在局部牙周組織,但牙周炎已被發現與許多全身性疾病有關,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腎髒疾病。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牙周炎與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內的阻塞性肺疾病有關。阻塞性肺功能受損是COPD的關鍵特征,可通過肺量測定法確定。一些樣本量相對較小的橫斷麵研究已經評估了牙周健康和肺功能受損之間的潛在關聯。
雖然這些研究使用不同的牙周和肺功能參數來評估牙周健康和肺功能,但結果均表明牙周健康不良與氣流受限或肺功能降低有關。最近,兩項基於韓國和美國全國人口的大型橫斷麵研究評估了牙周炎與肺功能受損之間的關係。
然而,研究結果顯示牙周炎與阻塞性肺功能損害無顯著相關性,阻塞性肺功能損害定義為1s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 < 0.7。這種不一致可能部分歸因於不同的研究人群。因此,牙周炎與肺功能受損之間的關係需要在大規模人群研究中進一步明確。
支氣管擴張劑試驗通過測量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阻塞性肺功能受損的可逆性來幫助診斷COPD、哮喘等阻塞性氣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指南將COPD定義為支氣管通氣後測試FEV1/FVC < 0.7。先前的研究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前肺功能的數據來了解牙周炎與肺功能之間的關係,而其他研究沒有描述支氣管擴張劑前或後收集的肺功能數據。因此,牙周炎是否與支氣管擴張劑後肺功能相關還需進一步研究。
因此,我們設計本研究時使用了一項大型全國性橫斷麵調查(中國肺健康研究,CPHS)中具有全國代表性樣本(57,779名受試者)的數據。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旨在確定中國人群中嚴重牙周炎(SSP)症狀與支氣管擴張劑後肺功能之間的關係
亞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重度牙周炎症狀與FEV1後及FEV1後/FVC的相關性(FEV1: 1 s用力呼氣量;FVC:強製肺活量。其他呼吸係統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哮喘、肺結核、特發性肺纖維化和肺癌。調整模型:根據年齡、性別、身高、體質指數、受教育程度、吸煙狀況、居住地、職業暴露、生物質燃料暴露、兒童期慢性咳嗽、父母呼吸道疾病史、慢性支氣管炎史、其他呼吸道疾病史及其他全身性疾病進行調整。當研究人群按變量分組時,該變量不包括在調整後的模型中
方法:采用橫斷麵研究(中國肺健康研究),於2012年-2015年在中國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大樣本中進行,年齡20-89歲,共49,202人。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受試者的人口學特征和牙周症狀資料。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有兩種嚴重症狀中的一種(牙齒移動和自然牙齒脫落),被定義為SSP,這被設置為分析的一個變量。采用肺活量測定儀測定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
結果:SSP組FEV1、FVC及FEV1/FVC均顯著低於無SSP組(P均<0.001)。SSP與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0.7時顯著相關(P<0.001)。
在多元回歸分析中,SSP仍與FEV1後(b=-0.04,95%CI(-0.05~0.03),p<0.001)、FEV1/FVC(b=-0.45,95%CI(-0.63,-0.28),p<0.001)負相關,而與FEV1/FVC<0.7時顯著相關(OR=1.08,95%CI1.01~1.16,p=0.03)。
結論:在中國人群中,SSP與支氣管擴張劑後肺功能呈負相關。未來需要進行縱向隊列研究來證實這些關聯。
文獻來源:
Liu Z,Zhou X,Liang L, Association between symptoms of severe periodontitis and post-bronchodilator lung function: results from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study.BMC Pulm Med 2023 Jun 1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