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內頰部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一例

作者:黃大偉 曹銳 邱佳明 來源:中國腫瘤外科雜誌 日期:19-06-05

        1.病曆資料

        患者,男,37歲,菜農。2016年4月發現口內兩側頰部各有1個腫物,無疼痛等不適,1周後左側頰部腫物自行消失,右頰部腫物至7月份明顯增大,遂於7月23日入住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擬手術治療。口腔科檢查:口右頰部腫物25mm×25mm,表麵無紅腫,捫診略有酸痛,質地較硬,活動度差,界限清。

        MRI:T1加權像示右側類圓形軟組織腫塊30mm×18mm,呈低信號(圖1);T2加權像呈高信號,內有壞死囊變;增強掃描示明顯較不均勻強化(圖2)。診斷“右側咬肌內側旁異常信號影,考慮炎性肌成纖維細胞瘤可能;兩側頜下區及頸動脈鞘旁見多發腫大淋巴結”。

        圖1 MRI影像(T1WI)。右側類圓形軟組織腫塊30mm×18mm,呈低信號

        圖2 MRI增強掃描。2A:T2WI(水平麵);2B:T2WI(冠狀麵)呈高信號,內有壞死囊變,增強掃明顯較不均勻強化

        鑒於前期檢查表現,擬行右側頰部腫塊擴大切除術+鄰近瓣修複術,術中見腫物似小雞蛋樣,被覆纖維性假包膜,界限清,直經2.5 cm,切麵魚肉樣,送檢標本常規固定、取材、製片並行HE及免疫組化染色。兩側頜下區及頸動脈鞘旁見多發腫大淋巴結未處理,建議密切隨訪。

        組織病理學特點:200倍目鏡下見大量嗜伊紅膠原,上皮樣細胞排列成腺泡狀,可見黏液變性成分(圖3)。400倍目鏡下見瘤細胞排列呈條索狀,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少而透明,無核分裂象,可見纖維束成分(圖4)。病理診斷為“傾向滑膜來源腫物,建議上級醫院會診”,遂送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會診後意見: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免疫組化:Vimentin(+),其餘CD34、PGM1、kp1、S-100、SMA、AE1/AE3、Calponin、Desmin、P63均為陰性。本例術後隨訪18個月,無複發,比較術前、術後3個月、術後18個月MRI檢查,頸動脈鞘旁淋巴結無明顯變化,雙側下頜區淋巴結稍有增多,個別略變大,無不適,仍在隨訪中。

        圖3 腫物組織病理。3A:大量嗜伊紅膠原,上皮樣細胞排列成腺泡狀;3B:黏液變性成分(HE×200)

        圖4 腫物組織病理。4A:瘤細胞排列呈條索狀、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少而透明,無核分裂象;4B:纖維束成分(HE×400)

        2.討論

        SEF是一種惡性纖維肉瘤少見亞型,由Meis-Kindblom等於1995年首次報道,至今約有100餘例報道。該病年齡分布較廣,發病高峰在30~60歲,中位年齡45歲,腫塊多位於下肢和軀幹深部軟組織。Folk等報道頭頸部位發病17例,頜麵部發病5例,其中1例發生在口內頰黏膜側。發生機製尚不明確。有報道稱可能與電離輻射有關。本例患者為個體菜農,基本沒有電離輻射接觸史。尚無確定的分子遺傳學證明與SEF有關。

        有報道指出,SEF平均病程33個月,主要表現為局部包塊及疼痛。影像學上,惡性程度高的SEF常有侵犯周圍組織的生物學表現,惡性程度低的病灶邊界清楚且規則。因病灶中膠原成分多細胞成分少,所以CT、MRI上常表現為低密度低信號影。在口腔頜麵部,特別是在唾液腺區上發生SEF在上皮樣細胞形態學和核角度上可以模擬涎腺腫瘤,包括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肌上皮癌、透明細胞肉瘤。

        確診SEF主要靠病理學表現。SEF總是位於組織深部,常貼近骨組織,病程長短不等。腫物大小差異很大,一般界限清,分葉狀或多結節狀,質硬、灰白色,可見黏液樣、囊性變和鈣化區,壞死少見。鏡下腫瘤以小圓形上皮樣細胞排列成巢狀、束狀和腺泡狀,胞質少而透明或淡嗜伊紅色,核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核分裂象不易見,間質為大量致密膠原,似瘢痕或纖維瘤。大多數腫瘤內可見到典型纖維肉瘤或黏液纖維肉瘤區域,有時可見到黏液樣囊腫、鈣化、化生性骨及血管外皮瘤樣的血管。瘤細胞Vim彌漫陽性,少數病例EMA、S-100和CK局灶弱陽性,CD34、HMB45、CD68、desmin和GFAP陰性。

        目前,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惟一手段,應徹底切除腫瘤並盡可能擴大切除,防止腫瘤局部複發是治療關鍵。術後放療及化療能否降低複發率尚不明確。尚無標準的係統性治療方案。Meis-Kindblom等報道25例SEF中,複發率、轉移率、死亡率分別為53%、43%、25%。頭頸部案例預後最差。Folk等報道5例口腔頜麵部SEF均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其中1例輔助放射治療,1例輔助放療+化療,1年後均有複發及轉移,輔助放療+化療治療效果沒有明顯差異。本例患者術前左側頰部腫物自行消失,我們認為此腫物為淋巴結可能性大,與對側頰部腫物無明顯關聯。

        原始出處:

        黃大偉,曹銳,邱佳明,王勝裕.口內頰部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一例[J].中國腫瘤外科雜誌,2018,10(03):200-201.

關鍵字:口內,,頰部,,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