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這位孕38周的準媽媽,4月5日在該院緊急接受打破常規的“三合一”手術。醫生在全麻下先切開她的氣管緩解窒息,保住命後再治療口腔頜麵部的感染,最後實施剖腹產,助其順利生下寶寶。醫生呼籲,孕產婦一定不要忽視口腔問題,別讓牙齒問題在孕期“小題大做”。
半個月前,已經懷孕36周的李女士發現自己的右下智齒發炎了。她本以為問題不大,在家附近的口腔診所做了局部衝洗,醫生就讓她回家繼續觀察。不料,第二天晚上,李女士右側的麵部突然腫了起來,疼痛更加明顯了。
李女士到醫院打了幾天青黴素,依然沒效果。她的右臉逐漸腫脹,越來越明顯,而且張不開口,喉嚨痛得厲害,東西也吃不下了。4月5日,李女士突然感到呼吸困難,不能平躺,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這可嚇壞了李女士和家人。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麵外科張大明博士介紹,李女士就診時,整個右側下巴紅腫明顯,並殃及左側下巴,隻能端坐呼吸,在吸純氧狀態下,也僅能平躺5分鍾。她已數日無法進食,身體虛弱,若腫脹進一步發展,隨時有堵塞喉嚨,導致孕婦和胎兒缺氧,造成致命性危險,情況相當危急。
經該院產科陳欣醫生會診,胎兒生命體征平穩,暫未受到明顯影響。經口腔頜麵外科、麻醉科、兒科、產科會診,鑒於孕婦已到孕晚期,且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單純局麻切開排膿已不是最佳治療方案。若是采用全麻,常規麻醉方法風險很大,一旦誘發窒息,後果不堪設想。張大明博士提出在氣管切開全麻下終止妊娠,同時處理頜麵部感染灶。
當晚7時,李女士被推進手術室,口腔、產科、麻醉、兒科四科醫生為她保駕護航。由於患者在吸氧狀態下隻能平躺5分鍾,從患者躺下開始,醫生要完成消毒、鋪巾、局部麻醉、氣管切開手術操作。留給張博士完成氣切的時間僅2分鍾。在助手配合下,僅用90秒便完成氣切,順利解除了李女士呼吸困難症狀,為後續全身麻醉創造了條件。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剖宮產一般采用腰麻即可完成手術,但是如果采用全身麻醉,產科醫生必須在2分鍾內將寶寶剖出來,否則患兒受到麻醉藥影響,可能會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此時的陳醫生已做好準備。麻醉師告知全麻開始時,陳醫生立刻開刀,當聽到第一聲啼哭時剛好2分鍾!隨後,兒科醫生和助產士對嬰兒進行了檢查,情況穩定後被送到愛嬰室進行監護。之後,口腔科張大明博士再次登場。切開膿腫,拔除病灶牙後,一股惡臭襲來,約有50毫升灰白色膿液不斷湧出,最終徹底排除了膿液,手術十分順利。
張大明指出,懷孕會引起生理上的一連串的變化,孕期比平時更易患口腔疾病,如蛀牙、妊娠牙齦炎、牙周炎、智齒冠周炎、牙齦瘤等,嚴重的牙周病甚至可以導致流產。因此,孕期一定要重視口腔衛生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