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上頜骨形態不規則,用鈦網修複全上頜骨缺損時,在術中將鈦網塑成眶底、上頜骨前外側麵、牙槽突和齶部形態極其困難,耗時長,難以達到理想的外形和功能效果。我科於2014年5月—2015年8月,術前利用3-D打印技術對鈦網進行精確塑形,再用其修複6例上頜骨腫瘤切除術後的全上頜骨缺損,很好地恢複了患者的頜麵部外形和功能,現報道如下。
1.病例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8月於我科行上頜骨腫瘤切除術,並進行全上頜骨缺損重建的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齡21~62歲,平均48.7歲。上頜竇癌4例,上頜骨骨肉瘤1例,上頜骨成釉細胞瘤1例,均經病理檢查證實。臨床表現:眶下區隆起和麻木、鼻塞、眼球突出或複視等。
CT檢查:上頜骨占位伴骨質破壞。6例患者均進行上頜骨全切除,上頜牙齦和齶部黏膜及眶下區皮膚均未被腫瘤侵及,完整保留,眼球均保留。遺留的全上頜骨缺損采用鈦網修複。對4例上頜竇癌和1例上頜骨骨肉瘤患者,術後2~3周給予局部放療(劑量30~60Gy)。
1.23-D打印模型製備和鈦網塑形
根據術前頜麵部CT掃描數據,利用GeomagicStudio12.0軟件及鏡像和反求技術,在計算機上以健側上頜骨為模板,重塑患側上頜骨形態。將重塑後的患側上頜骨模型數據轉換為STL格式後傳送至3-D打印機(MakerbotReplicator2X,美國),打印出上頜骨樹脂模型,截除模型上的牙冠,並將其牙槽突部分打磨圓鈍。根據CT掃描顯示的腫瘤邊界,模擬截骨範圍,在樹脂模型上標記截骨線,然後在此模型上對擬植入的鈦網(Medicon,厚約0.5mm)進行塑形,修剪鈦網,使其大小超出骨缺損區2~3mm。超聲震蕩清洗後,高溫、高壓消毒備用。
1.3手術方法
在健側鼻腔插管和全身麻醉下,采用Weber-Fergusson切口和上頜牙齦緣切口,自上頜骨前外側和齶側骨麵翻起唇頰組織瓣和齶瓣,充分顯露腫瘤,根據術前CT掃描確定的腫瘤邊界和截骨線進行腫瘤擴大切除和上頜骨全切除,形成上頜骨Ⅲ類缺損。將塑形好的鈦網植入缺損區並就位,用5~6mm鈦釘將鈦網固定在缺損周邊的同側顴骨和鼻根部骨麵及對側牙槽突基部和硬齶骨麵。將唇頰組織瓣和齶瓣複位,將患側唇頰側牙齦與齶側牙齦對位縫合,再分層縫合麵部傷口。
1.4眼眶容積測定
術後3個月行頜麵部CT掃描。CT圖像的軸向位與冠狀位層厚均為0.75mm。對CT數據應用SiemensSyngo.viaVB30圖像處理軟件進行眼眶容積測定。以眶外側壁前緣至眶內側壁前緣的連線為前界,沿眶骨性邊界向後至視神經孔,描繪所有層麵邊界,每個掃描層厚度乘以每層麵積的總和即為眼眶容積。通過這種方式測算出術後患側和健側的眼眶容積。正常人左右兩側眼眶容積完全相等。
1.5眼球突度測量
術後3個月的CT掃描軸位圖像上顯示眼球最大徑,分別測量兩側眼球角膜最突點到雙側眶外緣最前點連線間的垂直距離,作為眼球突度值。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患側和健側的眼眶容積和眼球突度的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2結果所有病例手術順利,預彎的鈦網不需要術中再次塑形和修剪,植入的鈦網與缺損周邊的骨麵貼合緊密。術後隨訪4~12個月,經臨床和CT檢查未見腫瘤複發。頜麵部外形恢複良好,兩側對稱;無眼球內陷和複視,鼻腔通暢;牙槽突和齶部形態恢複良好,語音清晰,進食時無食物自鼻腔溢出現象;2例開口輕度受限,1例上頜牙槽突部鈦網小部分外露(均<1cm2),均為術後放療患者;4例患者行可摘局部義齒修複,可進普食。CT檢查示:植入的鈦網在位。術後患側眼眶容積和眼球突度與健側相近,無顯著差異(P>0.05)(表1)。
表1.術後兩側眼眶容積和眼球突度比較(x±s,n=6)
2.典型病例:
男,21歲,因左側上頜部無痛性隆起3個月,於2014年12月在當地醫院診治,初步診斷為左側上頜骨骨纖維異常增殖症。全麻下行左側上頜骨病變部分切除術+鈦網植入術,術後病理報告為骨肉瘤,遂來我院求治。
專科檢查:左側上頜部明顯隆起,質硬,輕壓痛,表麵皮膚色澤正常;左眼球突出,複視;左上頜前庭溝輕度隆起,齶部形態和黏膜色澤正常。CT檢查:左側上頜骨占位,上頜竇前壁和內側壁及眶下壁骨質破壞,上頜骨前外側麵有植入的鈦網。經測定,左右側眼眶容積分別為27.51mL和25.39mL,左右側眼球突度分別為17.71mm和15.62mm(圖1)。
圖1.術前CT顯示腫瘤範圍及眼眶容積和眼球突度測定。A.軸向位CT顯示腫瘤範圍;B.冠狀位CT顯示腫瘤範圍;C.眼眶容積測定;D.眼球突度測定
根據CT掃描數據,在術前采用快速成型技術3-D打印出上頜骨樹脂模型,在此模型上對擬植入的鈦網進行塑形(圖2)。然後,在全麻下進行左側上頜骨腫瘤擴大切除及上頜骨全切除術,遺留上頜骨Ⅲ類缺損。將預成型的鈦網植入缺損區並行內固定,嚴密縫合頜麵部和上頜牙齦傷口。術後局部放療50Gy。隨訪1年餘,未見腫瘤複發和轉移,頜麵部及牙槽突和齶部形態恢複良好,語音清晰;無複視和眼球內陷;利用可摘局部義齒修複缺牙,可進普食;CT檢查示植入的鈦網很好地恢複了上頜骨和眶底形態(圖3),左、右側眼眶容積分別為25.12mL和25.39mL,左、右側眼球突度分別為15.64mm和15.62mm,患側眼眶容積和眼球突度均與健側相近(圖4)。
圖2.模型製備和鈦網塑形。A.上頜骨CT三維重建;B.在計算機上以健側(右側)上頜骨為模板,用鏡像技術重建患側(左側)上頜骨;C.3-D打印的實體樹脂模型;D.在模型上標記模擬截骨線;E.在實體模型上對鈦網進行塑形;F.塑形的個體化鈦網
圖3.鈦網植入和術後3個月CT掃描。A.Weber-Fergusson切口;B.腫瘤切除術後的上頜骨缺損;C.鈦網植入;D.術後3個月的麵部外形;E.術後3個月的齶部形態;F.術後CT掃描冠狀位;G.術後CT掃描矢狀位;H.術後CT三維重建
圖4.術後眼眶容積(A)和眼球突度測定(B)
來源:中國口腔頜麵外科雜誌2016年11月第1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