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磨牙牙內吸收1例

作者:劉雪,盧誌山 來源:廣東牙病防治 醫脈通 日期:17-03-27

1.臨床資料

  患者,女,35歲。自述左下後牙冷熱刺激痛月餘,漸重,偶有自發痛。左下智齒1年前因近中中位阻生拔除。

  檢查:7牙體完好,未見明顯齲壞,叩診(-),遠中可探及深約7mm的牙周袋,冷診疼痛明顯,且有遷延持續,Ⅰ度鬆動。

  術前X線片如圖1所示。初步診斷為7逆行性牙髓炎,擬行根管治療並輔以牙周治療。

  治療過程如下:7開髓後見C形根管口,探查遠中根管近根尖區為軟組織密度,有大量血液從根管湧出。

  為查明原因再次仔細閱片,發現遠中根中上1/2處不規則密度減低區,根中1/2根管影像消失,遠中牙槽骨發生角形吸收,高度懷疑牙根吸收。

  經與患者交流,患者同意改變治療方案,行7拔除術。對7離體牙進行X線檢查和大體觀察:牙根唇側根中1/3處發生不規則吸收,呈蠶蝕狀,吸收區從髓腔向頰側及遠中穿通。吸收區可見一肉芽組織,其基部較窄,呈蒂狀連於根尖1/3的牙髓組織(圖2~5)。

2.討論

  牙的吸收分為兩種,牙內吸收和牙外吸收。本病例考慮為感染造成牙髓組織的局灶性破壞,並被肉芽組織替代,成牙本質細胞和前期牙本質破壞,失去屏障作用,炎性肉芽組織內的各類細胞釋放前列腺素、白介素等,激活破牙本質細胞,導致髓腔內壁開始由內向外吸收。

  本病例中患牙離體後清晰可見肉芽組織與根尖部的牙髓相連,應為牙內吸收。但其特殊之處在於內吸收從髓腔向頰側發展較嚴重,而舌側受累較輕,考慮可能與該牙C形的根管形態有關。

  若該吸收未被發現,吸收範圍將會累及舌側牙根,最終導致牙根折斷。該例牙內吸收累及範圍已經較大,不可自行修複,故調整治療方案,將患牙拔除。牙內吸收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外傷、慢性炎症(牙髓炎)、修複治療、接受活髓切斷術、牙再植或正畸治療有關。

  而本病例可能與根中部側支根管與遠中牙周袋相通造成逆行性感染有關。如圖4、5所示,遠中牙周袋所累及的範圍可以證實該推測。

  另外,牙內吸收可發生於任何牙齒,但多見於上頜切牙,乳、恒牙均可見。而本例為磨牙,較為罕見。

  在臨床工作中,對於懷疑牙內吸收的病例,應結合各種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對其進行確診,並根據吸收程度選擇治療方案,以免造成誤診誤治。

  本病例在X線檢查發現異常後如補充進行術前錐形束CT檢查,確診牙根內吸收後再行拔除,則更為嚴謹。

  來源:廣東牙病防治2015年2月第23卷第2期

關鍵字:下頜磨牙,牙內吸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